跳跳糖小说

第32节(第1/2页)

网友上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跳跳糖小说tiaotiaot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白了,官府插足茶叶贸易,就是为了搞间接税,跟后世房地产一个样,但后世官府搞土地财政,可从来泛听说过卖完土地后,还要自己当施工队盖楼,自己再兼职售楼处卖楼这么蠢。

如今大宋就是这个蠢,连左手倒右手都不会,非得把茶叶物理垄断在自己手里,然后自己再卖,全烂自己手里了,这也就是榷茶法弊端所在。

但按照方翰韬的这样子设计的话,官府在茶叶贸易中,就剥离了自己最不擅长的买卖的活动和最浪费耗钱的仓储,而是由商人进行负责,自己则搞起了自己最专业的老本行:盖大印。

专业的事情,就交给专业人士来办,收税就要有收税的样子,非得抢人家商人的活算什么样子!“这样子还是不行,地方州县的事务一下子繁剧起来,他们如何肯干?”裴煜发现了盲点。

榷茶法是将茶叶贸易统一划分到中枢三司统领下进行的,活也全部由三司和六务十三场干,利润也全部由他们恰,但现在方翰韬的方案里,却把很多活外派给地方州县了,朝廷也不过是几座衙门几座庙,饭还是分锅吃的凭什么啃骨头我来,收钱你干?

但方翰韬早有预备腹案,他又拿起笔,在屏风上写了长短交引四个字。

"交引可以分为长短两种,如果商人贩卖茶叶,跨路的话,就要用长交引,期限长一点,这个由三司来发,最后也由三司来对账勾检,再发一种本路使用的交引,由转运使司签发,期限短一点,茶利钱自然由他们自己来管。”方翰韬给出了解决方案,"这样子,长茶引便于沿边入中使用,适用于大茶商,短茶引就适用于地方,便于小商贩使用,更利于茶叶的流通,兼具通商法之利,为民之便。"

毕竟,中小微商贩才是商业贸易主力群体,以前的交引制度对他们太不友好了,办个交引手续麻烦的很,又要跑京师三司,又要去六务十三场,现在简政放权,朝廷中枢让渡一部分中小微茶贩的利益给地方州县,从而侵地方担负起一部分责任来。

这样子,整个方案逻辑就形成了闭环。

“那私茶该怎么办?”韩维问道,不过话一出口他就恍然大悟了,在座各位都是官员,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园户直接和商人交易了,哪里还会有藏匿的私茶,再说园户们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又不是商人管不了,地方州县只需要看管园户,让他们只允许和有茶引的商人交易就好了,比以前监管负担成本一下子低了很多。

这下子,韩维感觉自己也挑不出毛病了。

众人看着方翰韬屏风上的方案,越想越觉得方翰韬的这个方法很有搞头,欧阳修闭目想了半天,缓缓给出了结论,"要是作为国策来看的话,里面还是有很多问题,如若此为时务策,纸上谈兵,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错了,没有大纰漏,不给通就说不过去了。"

方翰韬心里也清楚,自己的这个方案,其实涉及到了大宋如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央地矛盾。大宋为了消灭藩镇割据,将地方权力基本都收缴到中央手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如今要下放一部分权力给地方,还是有征多问题的。

现在也只是纸上谈兵罟了,后面实践起来,还是有很多问题,但起码也算是给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讨论茶法半天,宾主尽欢,天已经快黑了,欧阳修府上的文会也结束了,众人散去。

欧阳修的府上顿时空寂了下来,望着空荡荡的庭院,还有庭院中矗立的那个屏风,欧阳修笑着转身,对内堂处说道,"圣俞,你在后面听了这么久,觉得如何?"

内堂的屏风处,转出了一个老者,要是方翰韬在场,就会惊讶的发现,这个老者就是之前他在书肆和南食店遇到的那个梅老丈。

他就是梅尧臣。

“那小子当时跟你讨论经义的时候,装的像模像样的,怕不是肚子里暗暗笑话你欧阳永叔没学问,过时了听他和王介甫一个样,都想做孟子,不想当韩昌黎,”梅尧臣冷笑道。

“我又如何不知?后生可畏啊。”欧阳修倒是一点没生气,脾气是真的好,"只是回想起当年庆历时候,吃们年轻的时候吃过的亏,我还是忍不住提点,不想他们以后走我们的老路,踏实一点,不要跟咱们当初一样,为标新立异,高谈虚论,流俗虽可恨,但还是要和光同尘啊。"

一听欧阳修谈起了庆历往事,梅尧臣也沉默了,当年庆历新政,欧阳修和梅尧臣都是年轻新锐,聚拢在范体淹的大旗下,想要改变的大宋,但最后,苏舜钦被迫害致死,欧阳修和梅尧臣在外流落,范仲淹也彻底离开了中枢。

这是一辈子的伤痛。

“咱们老了,最后能做的,就是跟当年范文正公一样,给年轻人们扶上马,送上一程了,”欧阳修缓缓说道"有介甫(王安石),晦叔(吕公著),持国(韩维)他们在,更年轻的一代还有方家小子,他们都是人才,齐心为国,则天下太平,社稷有望。"

“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今,到了他们的时候了。”欧阳修笑着对梅尧臣说道。望着天上皎皎明月,梅尧臣叹道,"是啊,该到他们了。"

月光莹白,如霜映道,方翰韬走在街巷上,和曾布,吕惠卿等一起结伴而行,跟在王安石和曾巩身后,往木平兴国寺方向走去。路上王安石一直低着头想事情,不说话,良久之后,转过头,对着方翰韬认真的说道。"之前你和欧公探讨经义之事,觉得如何?"“欧公老了,”方翰韬回答道,言简意赅。

“是啊,欧公自己也清楚,想要托付斯文,可是,欧公非知我之人,”王安石叹道,"欧公谈经义之时,句句不离人情,不识性命道德,暮气已深,难脱流俗。"

“可是想要彻底扫除积弊沉疴,不行风雷之事,如何能够澄清玉宇?”王安石自言自语道。方翰韬点了点头,旁边的曾巩本想说话,但听王安石如此说,却彻底沉默了。

只听王安石接着对方翰韬说道。

“在茶法上,你想的比我深远多了。我之前只想着改成通商法就可以了,却没考虑到很多细节之处。”说着话,王安石又笑了起来,"我现在恨不得你赶紧中了进士,跟我一起去地方为官,放手施为了,在京师蹉跎,实在太耽误光阴了。"

“判官是担心再拖下去,就没有时间了吗?”吕惠卿问道。

“是啊,”王安石叹道,吕惠卿的这番话到他心坎里去了,要做的事情太多,可留给自己的时间,却实在太少。

但这只不过王安石表明所忱之事,他的内心深处,还有另一个忧虑。

今天在欧阳修府上,韩维竟然能和裴煜争执起来,是他万分没有想到的,裴煜的对茶法的想法跟王安石的一样,都想改为通商法,但没想到在茶法改革的事情上,作为他的至交好友的韩维,最后竟然不能达成一致。这只是一个茶法啊,冰山一角,若是真正的实行他心目中所设想的变法改革,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群起反对,里面会不会还有他别的至交好友,吕公著,韩维,吴充他们,会不会和自己渐行渐远呢?王安石不知道。月光之下,他的背影愈发的孤独。

第二十一章群见舞拜有三色

“不行不行,不能这么写,最好不要在文章里加性命道德这些东西,太深奥了,不好。”翻看复盘着习作,方翰韬对曾巩和曾布如此说。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底了,从参加完欧阳修的文会后,这三个月期间,方翰韬和曾巩,曾布兄弟一直窝在太平兴国寺里紧张的复习备考。

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备考书。

十一月的时候,经过欧阳修的保举推荐,朝廷任命下来,王安石的差遣从群牧司判官,改被任命为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这个职位空置已久,悬而未决,前任蔡挺在秋天的时候,就因为洪水淹了京城之事,背锅滚蛋了,现在由王安石来接任。

不过这个职位也只是为王安石出外作过渡罢了,欧阳修答应王安石,等到嘉佑二年的五月份,就让王安石出外,熬完了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这个差遣,王安石就有资格做一个上州的知州了。

地点都选好了,是两浙西路的常州。

出外主政一方一直是他的夙愿,如今王安石在京城坐牢三年,算是终于见到了曙光,可以回到他心心念念的江南了。

王三叔去忙他的公事,方翰韬这里也不闲着,在十月份欧阳修的府上,终于确定了备考方向的他,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复习工作。

按照欧阳修的个人好恶倾向,方翰韬开始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在方翰韬之前的八股套路中,经义的推理论证难免就要引用后世常见的哲学思辨套路风格,但这在欧老师那里,肯定是不过关的,所以方翰韬在训练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对相关部分克制住。

改用人情进行类比推理。

刷题的时候,方翰韬也没忘了叫上曾二叔和曾布,组成了学习互助小组,集团作战,提高效率。如今就是方翰韬看曾巩写的文章,开始指指点点,指出了曾巩习作中的不足。

可属实给方翰韬能耐坏了。

“二叔,你看你写的这里‘以非所习见,则果于以为不然。是以天地万物之变,为可尽于耳目之所及,亦可谓过吴。’,这些最好还是不要在省试的试论里面写吧,实在不太好。”方翰韬指出了曾巩文章中的不足之处。

“如何不好?”曾布皱着眉头问道,说实在的,曾布是曾巩一手拉扯大的,曾巩对曾布来说,算是长兄如父亦为师长。现在小方开始对曾巩指手画脚,让曾布很不习惯。

“你倒是眼尖,”曾巩脾气挺好,不以为意,笑着回答方翰韬道,"这是我最近观摩太学文章的所思所想就倒是与我之前文章很是不同,没成想只是写了这么几句,就被世侄给看出来了。"

这太学体文章,果然就是大毒草,连曾二叔接触没多久,思想都被毒害了,方翰韬不禁内心警铃大响,对曾巩问道,"二叔所思所想,有没有和欧公探讨过?"

"这个问题,”曾巩指着方翰韬挑出来的这处,说道,"我请教过恩师,但是这个疑问,恩师也没法给我回答。

没回答出来就对了,方翰韬心想,这种抽象的问题,欧阳修就压根没那个能力解答。

既然有欧阳修背书,方翰韬便说道,"欧公不言于此,必有深意,我看咱们平时还是少写这些东西,以免省试的时候,顺手就给带出来了,还是听欧公的吧。"

曾巩想了想,点头同意方翰韬的意见。曾布还想反驳,但看方翰韬拿起了欧阳修的虎皮,顿时也没话说了。三个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平日练习的文章中,有没有犯这种“太学体”倾向的毛病,从而深刻的反思批判。

看了一会文章,曾布问方翰韬道,"小方,我记得今天你们解头不是有群见之事吗?怎么你还有心思在这里看文章?"

方翰韬头也不抬,看着自己手中的习题册,满不在乎的说道,"不就是见个官家么,哪里有做题重要?我跟吉甫兄还有子纯兄说好了,到点他们便来咱们这力胜院叫我,一起同去。"

所谓群见,便是礼部省试前的一项礼仪流程活动,得解举人到省投状,纳卷,报完名之后,便要赴阙觐见皇帝。

但举人实在太多,一下子有七千来号人,乌泱泱一群人来到皇宫,挤得跟五一的旅游景点一样,皇帝见了也头皮发麻,大臣们也头疼,根本不好组织,于是便改成了每个州军的得解举人,派一个代表去见官家就可以了,而这个代表人选,就是这个州的解元。

方翰韬作为抚州发解试的解元,自然也要代表抚州举子们,去见一见皇帝,顺便代表每个州给皇帝致辞发言认识的人里面,只有吕惠卿和王韶是解元,其他人都不是。

旁边的曾布羡慕不已,这可是进皇宫见皇帝啊,对于他们这些外地没见过世面的举人来说,可是无上的尊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血腥科技有限公司游戏角色反叛之堕天使折翼异能古董商熊猴子的作死日常重生之校园风流逆天武仙道士之娱乐南韩无限之万界公敌我才不萌双马尾一头凶残大恶龙的幸福生活赤与蓝的初始死亡游乐场魔法大陆创世记西游往生录加强版火影大炼师东方盈月歌文娱高手胡俊的世界韩娱之透视未来银色终焉(ABO)阳澄湖帝王真综漫无双超级附身拳皇异界召唤大唐逐鹿风云口袋萝莉重生之娱乐大宗师妾宠宦海沉浮明美乐在首尔五年修道三年穿越丹青曲远坂家的叛逆网游之少林德鲁伊学园都市的御坂姐姐笑傲江湖之大漠狂刀枫山五剑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