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跳跳糖小说tiaotiaot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了,距离产生美,至于汉唐,离得实在有点近,确实不太好吹的过分。
二程现在的理论体系看起来比较完美,但并不是无懈可击,找不出自相矛盾的逻辑破绽。紧接着,方翰韬很是恭敬的问二程兄弟道。
“如贤昆仲所言,那天道看来,就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的意思喽?”
“正是,”程颐当下确定的回答道,"天道在上,道未尝息,而人自息之,故三代之政不再。"天道一直在,但还不是你不努力,没能体会到天道的好心。
“那也就是说,人有赖于道,而不是道有赖于人?道之存亡,非人所能与?”方翰韬接着发问道。人群中的吕惠卿突然笑了起来,闻弦歌而知雅意,只是笑容颇为奸诈。“是也!”程颐想都不想,直接回答。
"那我一个儒者就没什么说了,”方翰韬在“儒者”两字上咬了重音,两手一摊,"既然如你们所说,道非赖人以存,那佛家所谓的千却万劫,就是真的喽!一切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没有人,道都存在,那就是陷入空寂的佛门中了,我一个儒生可没法跟你们谈佛讲禅了。"
除你儒籍!赐你佛籍!方翰韬这一记左勾拳接右勾拳的冷击,让程颐,程颢措手不及。
从韩愈,范仲淹开始兴起的儒学本来就是为了对抗佛老的学说应运而生的,虽然张载和二程都或有或无的从佛老二家中借鉴了不少,但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批判佛老,结果现在让方翰韬一分析,你这就是纯纯外儒内佛,皮都被拔下来了,立身之本也快没了。
峻急性子的程颐当即气结,但一时之间,有转不过弯来,方翰韬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招太过阴险,这下子轮到他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了。
程颢见状,只好先退一步,问道,"那依方贤弟看来,是如何呢?"
攻守易事,方翰韬抓住机会说道,"通贯古今,确实有道一直存在,但这个道,不可舍人而独运,而是与事物,与人生日用不可分,天地之道,便是张兄所言的阴阳二气交合,散聚,阳极必阴,阴极必阳,道非出于形气之表,而常行于事物之间,在万物之中,是任何人可以体察到的,可以认识到的,道在日用之间,顺民之心,合乎人情!"
“那为何三代有道,而汉唐无道!”程颐缓过劲,反问道。
“天道存于三代之中,自然也存在于汉唐之中,三代德政之中有天道,汉唐功业之中,自也有天道。如果道不能行于汉唐之间,那人道也没有,这也不妨碍天地常存,那你们所说的这个道,如何能让人心服?反正有你没你一个样,那要你干几……要你干甚!按是你们这么说,汉唐一千五百年以降,天地架漏过时,人心牵补过日,天地岂不是一篇黑暗?"
方翰韬铿锵有力的说道,全场再次静了下来。
程颢叹了一口气,回应道,"天道虽不存也久吴,汉唐虽不能体现为人道,但是这些天道道统,却在那些有道心的儒者身上散发出光芒,万古长夜,如此光明宝藏,独数儒者自得之,并由他们相继不绝的传承下去。”
程颢又勉强打了个补丁,把方翰韬质问的破绽圆了回去。
方翰韬冷笑道,“程兄还说你们不是佛教法门,英雄史观可要不得啊,你们说理说了半天,目的无非就是为了这个嘛,看看这个道在你们口中,就是仅仅几个自号‘开眼’的儒者秘传,互相附耳密语,犹如村社教门般,成为法门,却把两千年来,那些真正为天下抛头洒血的英雄豪杰们,说是盲眼不得其道,被推在法门之外了。"
说着话,方翰韬指着东方红日,厉声问道,“赫日当空,如何举世皆盲?如何是几个所谓腐儒能开眼看到?天地清明,神州六亿皆孔孟,天道自然在茫茫众生中驰骋纵横。”9766617
秋风萧萧,天日昭昭,寺内人群茫茫,只听方翰韬一人挥斥方遒。
程颐思考了半天,天人体用这节,他们终究还是被抓住了破绽,输了半截,没办法,在天道宇宙的世界观上大宋的儒者们不可避免的受到佛老的影响,这是先天性缺陷,没办法,但还没完!
程颐程颢兄弟对视一眼,这次,轮到程颢率先发难。
"汉祖唐宗还是有些贡献的,只不过功过三七开,做了一些合乎仁义的事,但这只不过是和三代王道偶有暗合罢了,但汉唐无一念不出于人欲,所以难和三代比隆!管仲有霸道之功,却无王道之仁,故为小器,不能为人
话题转进,从天人体用的世界观的辩论,终于来到了儒家最经典环节论管仲,也是和现实最息息相关的价值观辩论。
王霸义利。
第十章虎皮辩经战二程(下)
如何客观评价管仲和他的齐国称霸的功业?谢邀,人在大宋,刚到开封。面对二程兄弟的话题转进背后的深意,方翰韬对此心知肚明。
天人体用的世界观铺垫,其实就是为了给王霸义利的价值观辩论而定下基调,换言之,世界观就是基础设定价值观的辩论才是辩经的重头戏。
而对管仲的打分以及评价角度,就是价值观取向的具体体现,这也是从孔子以来,儒家标准的辩经起手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便是管仲的一生功业,但管仲辅佐的齐桓公,最后还是成为了春秋五霸,因此从孔子以降,孔子对管仲即赞扬又批评,到了孟子,便有了著名的公孙丑问孟子,孟子所回答的“曾西不为”的经曲回答,到了荀子,便是仲尼门下,五尺竖子羞言五伯之事。
管仲的形象,也就逐渐的走向了反面。现在程颐程颢兄弟又将这个冷饭炒了起来,程颢说道。
“孟子有言,管仲以力假仁,心乃利欲之心,迹乃利欲之迹,后世贤者,皆秉义而裁之。如此霸道,安能如王道,管仲如此,汉唐亦是如此,三代专以天理行,汉唐专以人欲行,利欲之心而害天道,故难为王道,而所行霸道,周政不存,天下为乱,我辈儒者,当清本溯源,回归德教,光三代之政!方为正途。"
王霸义利的命题下,程颐将自己的观点掺杂在儒家对三代的美化中,杀招尽出。
对三代的美化,正是因为对近世的失望,近有李唐的玄武门之变,此时的大宋对李唐的评价非常之低(别笑),说李唐不过是“受内禅,定内乱,”立国不正(千万别笑)。
方翰韬跟着曾巩学习,对这些思想潮流认知的非常清楚,毕竟曾二叔的恩师欧阳修,现在正在编写《新唐书》呢,不仅欧阳修对李唐评价很低,此时的儒者如孙甫等人,也是秉持这个看法。
程颐也不例外,紧接着程颢的话头,对李唐盖棺定论,"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源始于太宗。故日无义理,皆乃利欲之心,故有安史之乱,藩镇害据,咎由自取,方贤弟难不成也要将此称为王道?"
王道霸道这块,是有点难辩了。唐代离得实在太近,李唐皇室也太能整活,玄武门,武则天,骊山温泉扒灰玩的实在太花,搞得方翰韬真的是有点不好洗,就算是嗯洗,大家眼睛都是亮的,只会成为小丑。
贬低前朝,乃是此时的主流思想,方翰韬一个人不能跟众人作对,挑战常识。但真的没有角度继续辩经了吗?
未必。
经是死的,人是活的,方翰韬脑子很灵活,这也难不倒他,汉唐不好洗,那我就抹黑你三代,咱们大哥不笑二哥,重新回到起点。
你不是说三代是王道的典范吗?那我就把你立得榜样狠狠的扒皮解构,你的三代美好事迹就是一眼顶真,另想拿来做宣传材料了。
方翰韬抗辩道,"程兄开口闭口便是三代王道,汉唐霸道,但是程兄,你可曾仔细想过,三代真的实行过你说的王道了吗?尧舜亦有四凶,禹,启父子为家天下大战有扈氏,汤放桀于南巢,武王伐纣,周公举兵胜武庚,如此三纲何在?三代征伐战乱,于汉唐又有何二?难道这便是你们所说的王道?我看跟汉唐霸道也没什么两样喧
程颐急着要解释,其实方翰韬所说的这些议题,都是汉儒争论过得话题了,也算是老生常谈,程颐心中已丝有一万种法子,来规避方翰韬的攻击三代的出招,转而攻击汉唐霸道的法子。但就在他要解释的时候,旁边一直挂机的张载,悠悠的补了一句。
"是啊,有道是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焉知我们看汉唐,如何不是跟老庄看三代一个角度吗?"张载此话一出,顿时把程颐到嘴边的话给憋了回去,杀死了比赛。
吕惠卿在底下偷笑,曾布和章惇也琢磨出味了,前面一直是方翰韬一个人一打二,但谁要真把张载当做是看热闹的,那就真的是傻子了。
方翰韬有点惊讶的瞥了张载一眼,老张还挺厉害,对老庄造诣很深不说,辩经的战木招式学的还挺快,方朝韬的查成分扣屎盆子这招,张载现学现卖。
老庄著名的言论,使若三皇五帝相与共安与无事,则安得有是纷纷乎?老庄思天下之乱无有时,而归罪与三王,这论证思路跟二程论汉唐,简直是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是为了论证小国寡民,一个是讲王道霸道。
这下子程颐被彻底打乱阵脚了,之前辩论天人体用,在方翰韬的赐你佛籍这招刚刚吃了亏,现在要是再讲下去,张载的赐你道籍的坑已经在前面给埋好了,这要是再掉进坑里,儒学的招牌彻底没了,倒是达成了佛道全成
就了。
张载防守成功,方翰韬紧接着再度出击,开始阐述了他的王霸义利观点私货。
"王道之治,正要由霸道实现,王霸并存,互为表里,方为正道。管仲内聚诸夏,尊王攘夷,如何不是王道?助齐称霸,是为王道需要,王道正需要霸道来体现。霸本于王,王霸并用,而后来的王霸纷争,这些实际上就是从禹,汤,武王,周公的王道而来的。贤昆仲所言的汉唐利欲,义利之间,也如出一辙。
王霸并用,义要体现在利上,故利也就是义,义利双行,缺一不可。三代如何不言事功,如何不言利?禹无功,何以成六府?乾无利,何以具四德?三代也是要讲利欲的,只不过是后面的人,删减诗书,又有焚书坑儒立事,致使三代真意被洗,只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使义理与利欲对立起来了而已!"
方翰韬一番言论掷地有声,章惇,吕惠卿等人在底下也是听得为之心折,此时方翰韬与二程兄弟的辩经进入高潮,太平兴国寺内,聚集的士人越来越多,又因太平兴国寺的地理位置原因,旁边就是御史台和尚书省衙门所在地,进到寺内围观台上虎皮的辩经的,不止有太学生和外地的举人们,身着青绿服色的官员们也越来越多,人群之中,甚至还有一二朱紫衣角闪过。
甚至有很多百姓也来了,寺内庭院站不下,就攀在墙头上来听。这场辩经的声势越来越大。
曾布正在聚精会神听台上方翰韬讲述他的王霸观时,肩膀被拍了一下,惊讶的回头,原来是他二哥曾巩也来了,旁边也站着了一个人,穿着官袍,有点邋遢,身材魁梧,后背结实如龟壳,脸上额角隆起,下巴厚实,左在耳根上各有三颗黑痣,目光顾盼之间,炯炯有神,显露出倔强与威严。
曾巩和那人笑道,颇为亲近,"介甫,这便是舍弟曾布曾子宣,台上的那个,就是方世兄的儿子,方翰韬了
曾布如何不知,这便是自家兄长最好的朋友,现任群牧司判官的王安石,急忙与其见礼,客套一番后,王安石和曾巩,曾布站起一起,听方翰韬在虎皮座前辩经,认真听了许久,感叹的说道。
“到底是方世兄的儿子,咱俩在他那般年纪的时候,哪有这般见识。”
“是啊,”曾巩也感慨道,"当时在县衙查账的时候,就看他谈吐不凡,后来读书,连盱江先生都对他赞不绝口,看起来,如同有宿慧一般。”
王安石和曾巩在下面交谈,方翰韬浑然不觉,仍在上面讲经,从王霸讲到义利,又紧接着论证汉唐功业也是继承三王心迹,为之前他辩论天人体用道统传承的观点对接上,一套招式下来,体系完备,打得二程毛盔卸甲,辩经完全辩不过。
最后程颢反抗着说道,"我辈学经明义,不是为古而古,论三代汉唐,得失较然,是为了明晰,哪些可以法哪些可以戒,如何立身处世,成人之道,论汉唐如此,论管仲亦是如此,管仲急功近利,当不得一个人,汉征唐宗固为一世之雄,但陷溺于利欲之中,不足为法,君子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学汉唐如同炉渣寻金,当学三代,乃我儒者本意,谈心性为此,谈道德性命亦为此,以醇儒之道自律!"
小说推荐:【抖音小说】《美食:美食系神豪》【未来小说】《谁让他修仙的!》《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我是一颗武装卫星》《我!清理员!》《洛杉矶之狼》《游戏搞到一个亿》【平凡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