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跳跳糖小说tiaotiaotang.cc
笑到最后,没力气跌坐在地上,忽得又狂拍大腿。这次,他终于拍的是自己的。
建昌军和抚州的发解试同步进行,建昌军既然已经放榜,那抚州也估计快了。
果不其然,到了黄昏天,抚州的州学,锁了快两个月的大门缓缓打开,里面的考官胥吏鱼贯而出,随之而来的,就是中举榜单。
全抚州士人翘首以盼,纷纷挤到榜下看自己有无中举。
而方朝韬此时在王安石的家中,正在和李靓,曾巩探讨《太极图说》。早上破曾布折腾的不轻,现在得抓紧时间补回来。
“盱江先生,这个周敦实所写的《太极图说》中,关于心性义理这里,以晚辈认为,与泰山先生相比,青出于蓝胜于蓝。如此大儒,为何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号?”方翰韬看完李靓带来的《太极图说》,请教李靓道。
李觏一脸严肃,”非是我不知,甚至连泰山先生此前都不知道有这号人物,还是从最近他在太学里新收的两个学生程颐,程颢那里听说的。程家的兄弟俩,之前在南方,受教于周敦实。你可不知,泰山先生在给我的信中,一直给我炫耀他新收的这两位弟子,得意门生,他俩今年也要参加太学的发解试,估计也是高中,明年的省试,你就要跟他俩打擂台了。”
“太学……程颐,程颢……”方翰韬思索间,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呼喊他,被打断了思路。
“恩师,子固兄,方贤侄高中解元啦!”进来一瞧,是李靓的弟子陈次山,他在抚州城内看到中解名单,兴冲冲的跑到这来报喜。
方朝韬不由得拱手谢陈次山,”谢陈世叔告喜,晚生请解功成,全赖各位师长鼎力相助。”说詈,便恭敬的向李靓,曾巩等人施了一礼。
辛苦做题这么久,中举,小意思罟了,不中才稀奇呢,而解元,只不过是这二十人中的第一名罟了,算不上什么。
解试只不过是第一步罟了,此时大宋举人身份也就那样,没什么特权,只会是犯了法之后,地方官从轻发落,犯了法之后,不会刺面发配打杀威棒,而是按照习惯,发送到官学的自讼斋拘留罢了。
但这机会也只能用一次,解试考中举人后,当届如果考不中进士,下一次科举要洗把脸从头来过。关于这其中辛酸经验,李靓和曾巩之前体会已经鸣深了,他们也都曾在发解试名列前茅,但却纷纷在省试失败,只能重头来。
这也就是举人明面上全部的经济与法律特权了。
下一步的关注点,就是开封府的礼部省试了。
虽然中了解元,但方翰韬波澜不惊,他现在脑海里,想的却是这周敦实的《太极图说》和此时太学中的程颐,程颢。
这将是他接下来做题考试要面对的难题和强力对手。
第四十三章鸿雁南飞我独北
方翰韬对自己中解元没什么感觉,但并不意味着别人也如同他一样淡定。
要知道,除开首都开封,江西和福建便是大宋文化教盲最繁盛的地方,而抚州作为江南西路下的一个上州,其中的解元含金量自然不能以等闲视之。
毕竟,这可是力压众多江西高水平考生,夺得魁首的人啊。
但大家伙一看解元的名字:“金溪县方翰韬”,顿时面面相觑,这谁啊?再一看年贯,好家伙,只有十四岁,那还了得?全抚州才子,竟然一个让少年压了他们一头。
年纪大的人还好,看着方翰韬的年纪与乡贯,金溪县神童,姓方,年岁正好小一辈,根据这些消息,都猜到了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神童方仲永的儿子。
但年轻人们都没听说过这个,他们不服气,闹到州府那里,要求给个说法,这个十四岁的少年是怎么成了一州解元,把他们全部踩在脚底。
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黑幕?
王通判根本懒得理这些闹事的人,直接把方翰韬的发解试试卷贴了出来,让他们自己去看看差距。“王二哥,你诗赋最佳,看看这方翰韬的诗赋跟你比何如?”一行考生把王冲强拉过来,让他来评理。
王冲都快无语了,你们闹事能不能别带上我,正常人都看得出来,方翰韬试卷答得,比他们强多了。
连诗赋公认最强的王冲也不例外,诗赋这科因为王通判的题目从泰山先生的《周易口义》里出的,形式大改,变成ICU大乱斗,纯纯的病友局。
方翰韬虽然诗赋辞藻平平,但人家没跑题,牢牢的扣住题目,而像他们这些诗赋虽然章句华丽,奈何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辞句写的不错不假,但这跑题都跑到十万八千里去了。
凭借犯病犯的少,方翰韬在诗赋上压了他们一头。
至于策问就更不必说了,那道经义策问,全场考生,能勉强回答出来的都没几个,像方翰韬这样回答的四平八稳,甚至还相当不错的,更是几乎没有。试论和帖经墨义,方翰韬更是基本不犯错,岂是一个稳字了得。这么比较下来,方翰韬这个解元,简直是实至名归。
王冲不耐烦的驱赶这些闹事的人,”都考完了还说这些有什么用,落第就是落第,别挣扎做无谓功了,往好处想,咱们还是最早备战下一届的科举的人呢。”
一场风波,还没闹起来,就归于无形了。
在抚州城外,王安石家族的祖宅中,曾巩对方翰韬说道。
“如今贤侄你过了发解试,也该收拾收拾,准备去开封了,之前恩师来过信,说你要是进京赶考的话,他想见你一见。”方朝韬闻言一怔,继而大喜,这可是欧阳修的邀请啊!
欧阳修现如今可算是朝廷大佬,多少人想攀上他的关系,见一面而不得,自己这小小举人,能得之一见,登门拜访,可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全靠自己慧眼识人,抓住机遇,抱上了曾巩和王安石这两条大腿。外加一点小小的努力,让自己有了进场的资格。
“回家收拾收拾,京师与抚州相隔甚远,咱们要提前上路了。哦对了,金溪县衙的章秀才,托我给你带了口信,他的远方族弟章惇也考中了举人,要进京赶考,到时候会与咱们汇合,一起上路。”曾巩补充道。
与曾巩兄弟,李觐等暂且告别,曾巩要回家安排家事,他们兄弟一起去京师赶考,家里就无人照顾,他还有老母在堂,幼弟曾肇在家,需要安排妥帖。
方朝韬也回家收拾行李,这也是他来大宋第一次出远门,没有飞机高铁,古代的旅途,可并不好受。好在一路上能和曾巩一家相伴而行,另外还有个新朋友章惇加入,旅途能互相照应,还算放心。收拾好行李,过了两天,方翰韬要出发和曾巩,章惇他们汇合了。
方翰韬站在自家茶园之上,旁边母亲舍不得,泪水连连,儿子长这么大,要出远门,她十分不放心,方仲永也想叮嘱他几句,但话到口中,一时之间,又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叹了口气,重重的拍了拍方翰韬的肩膀。“儿啊,保重吧。”
告别父母,方翰韬回首望着金溪县,家乡连绵起伏的丘陵,天高云淡,鸿雁南飞,他即将告别这里,前往开封府参加省试了,不同于抚州发解试的一隅之地,在东京,他将与全大宋的英杰才子,共论高下。
不过他却一点也不害怕,名师指导,做题加身,纵使天下英才齐出,也休想阻我唱名东华门外。
江南西路,建昌军,南丰县。
曾巩在南轩祖宅中,与他的弟弟曾牟,曾布,从弟曾阜,妹夫王无咎,王彦深一家六人,向曾巩的继母,老夫人曾朱氏拜别,曾朱氏,感叹道,”要是咱们家六个,能有一个中了进士,我这辈子就没有遗憾了。”
说着话,眼泪就掉了下来,事母甚孝的曾巩急忙上前宽慰,”恩师说我火候已到,今朝定能唱名东华门外。
曾车,曾布他们也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南丰曾氏蹉跎已久,今朝贡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秦风路,凤翔府,横渠镇。
中了发解举人的张载准备进京参家明年的省试大比。
收拾着行李,张载从柜子中,拿出自己珍藏的虎皮,这是他少年时,与关中豪侠子弟,一起入山林射虎所得。又从柜中拿出一本老旧的《周易》,这是他年少拜见范仲淹时,范仲淹送给他的书籍。
当年西贼元昊叛乱,范仲淹入陕挂帅,身为陕西子弟的张载,为保家卫国,负箭携弓,投书范仲淹帐下,谈兵讲武,为讨平西贼献计献策,被范仲淹惊叹夸赞为“读书种子”,并赠送他《周易》等书籍,劝他好好读书。
如今斯人已断,张载也从当年的牵黄擎苍的游侠少年,成长为了如今书剑双美的士人。
虎皮斑驳,周易卷黄。但是当年范仲淹的嘱托与期盼,一字一言,刻在张载的脑海里,历久弥新,却不敢忘
那里面,寄托了往圣绝学的薪火传承,也承载着对天下太平的殷切希望。
开封府,太学。
名满天下的泰山先生胡瑗惊讶的看着眼前的文章,斑白胡须都开始颤抖起来,对着身前侍立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又是佩服,又是哀伤的说道。
“在学问之上,我已经没有什么能鸣教给你们的,反而要向你们二人请教了。论说性命义理,你们兄弟二人天下无对,可能也就江西的李盱江能与你们相较一二。未来大宋道统,就落在你们肩上喽,我已经老了,也该退下来,给你们年轻人让路了。”
开封府,太平兴国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