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糖小说

第22节(第1/2页)

网友上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跳跳糖小说tiaotiaot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特训过的做题家,就是这么猛,只要是刷过,训练过的类型题,全部给你包了个圆,根本不会手忙脚乱。光会背经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会做题辩经吗?

接着方翰韬又看了看其他四道策问题,这些策问题就比较老生常谈了,不仅是用骈文写的,而且还都是时务策,都是套话中的套话,毕竟这只是抚州的发解试,关于时务这些,问得都比较泛泛而谈,方翰韬之前刷题也练过相关,现成套话准备了一堆。毕竟地方官的政治觉悟,也就那样了,比不上在京的同僚们,因此问的也高明不到哪去。

方翰韬仔细审题后,均认认真真的写好,回答完了。

荣问卷子打好后,方翰韬开始检查答题卷上有无错别字,是否少写了几个字,或者顺序写颠倒的字,现在的大宋,又没有改正带和涂改液,写错了只能在试卷末尾加上“涂,注,乙。”

涂就是涂改抹去的字,注就是要添加的字,而乙就是勾转倒误。

如果试卷上写错的这些地方,没有在试卷结尾的涂抹注乙的地方标注上,那这些地方是要扣分的,如果一道策问之中连脱三字,或者答题正文开头不写“对”,结尾不写“谨对”,那这道策问会直接判不通,和那些犯名讳,答非所问,跑题,不成条理的一个待遇。

这就是试卷的格式,要严格遵守。

好在方翰韬平常刷题的时候就注意这些,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格式上无可指摘。

策问答好后,方翰韬又仔细检查了一遍,保证了正常的答题节奏,对自己的脑力,精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喝了一口茶汤,调整了一下状态,接下来,第二场试论的时间到了。

但考场上绝大数人,被这道经义策乱了心神,也自然乱了节奏,很多人这道经义策干脆“曳白”,也就是交了白卷,要么就是如同王冲一般,在这压轴题的经义策上投入了太多精力与时间,而忽视了前面四道比较简单的时务策,因小失大。

在大宋,根本没多少人的考试经验能比得上方翰韬,考场上自乱阵脚,乃是司空见惯的正常现象。

对读官们纷纷将第二场的试论题目挂出,高声宣读。

第二场试论开始了。

第四十一章三烛燃尽尘埃定

与策问的奇峰凸起不同,抚州发解试的试论就出的比较大路货色,平平无奇。题目是《汤武仁义礼乐如何》。

考场上诸位考生,只要是认真学过《史记》和《汉书》的,都能看出这道题的出处,就是贾谊的《治安策》里的,”汤武置天下于仁义礼乐,而德泽治,禽鲁草木广裕,德破蛮骥四夷,累子孙数十世,此天下所共闻也”这句话喃!

很简单,一眼就能看出来,要是连这都看不出来,就别来参加科举毛人现眼,回家卖红蓍去吧!(虽然此时的大宋没有红薯)

方翰韬之前跟曾巩一家子分类型整理典故,进行刷题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仁义礼乐的这些经史子集里的篇目,从来都是科举考试的高频热点考题,相关素材方翰韬是反复学习,熟练掌握运用,之间已经形成了网状结构,牢牢的刻进DNA里。

所以一看到题目,方翰韬的DNA一动,刷题形成的肌肉记忆与条件反射开始启用,自动高频率工作。

相关的典故素材源源不断的涌进脑海,什么《论语十七》“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谓礼乐不在于仪文。”,《孟子离娄章句上》的“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当然还有什么荀子的“尧伐欢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甚至还有《洪范》,《礼记》里的各种各样相关典故,轮着来。

这就是当时和曾二叔一家花心思整理典故刷题的好处,素材记忆效率高不说,在遇到相关题目做题的时候,点连线,线成面,可以把这些典故全部串起来。

要说方翰韬真的博览群书吗?很多书他也只是走马观花看看而已,但体现在文章中,他的素材量就“显得”非常博览群书,各种典故轮流来,这就是刷题的魅力。

高效学习,高效利用,高效做题。集诸子百家之言,成A4雕花之木。

素材齐活了,方翰韬审题又没有问题,那下一步自然是八股文套路进行答题作文。方翰韬的破题角度就是引用上面想到关于孔子论礼乐,和孟子论仁义的两个典故,下笔写道。

“由夫子之论礼乐而质之孟子之论仁义,则知圣君之所谓仁义礼乐者矣,区为治之道。端本于仁义而成就于礼乐,初不可以差殊观也。”

这就是他的破题角度。

由于抚州发解试的主考官是王通判,他是胡瑗的学生,方翰韬就不敢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李觐的非孟,重礼的学说观点,深怕被王通判看着一个不顺眼就被淘汰了,所以他就疯狂引用孟子的典故论证(胡瑗就比较尊崇孟子),从而投其所好。

破题角度找好了,下面承题小讲这些就非常顺畅写好了。

全自动化生产应试作文学木垃圾,模板流水线做题,往里面加好了素材典故原料,确立了破题方向,写起来咔咔的快。

没花太多的精力,方翰韬就写好了这篇试论,剩下的主要精力分配管理,方翰韬仍旧是投入到检查格式,看看有没有犯忌讳,涂抹注乙的工作上了。

这点是丝毫不敢松懈,还是那句话,考官批卷也很辛苦,淘汰人的压力也很大,只要格式不对,立马将你淘汰,只有格式上没有毛病,才会认真看你写的答题内容。

方翰韬的《做题家必修一考场精力分配管理学》也是十分精通,要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分配精力,脑力做题。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分出一部分精力投入在检查工作上是性价比非常高,也是十分值得。

什么叫专业做题家啊?这就叫专业!方翰韬这边再三检查好完,王冲那里才堪堪写好试论。

没有办法,之前因为策问最后一道压轴题彻底打乱了王冲的答题节奏,一步错,步步错,整场考试他是做的手忙脚乱,一时之间,受迫性失误剧增,连试论答卷最后他都忘写“谨对”和涂抹注乙,试卷答题格式都忘到爪哇国了。

王冲想检查一下,却根本顾不过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对读官们已经开始高声宣读第三场诗赋的题目了。

第三场诗赋的题目一出来,场上又是哀鸿遍野。

原因无他,王通判又整活了,什么年代了还写传统诗赋,直接给我写经义诗赋,诗赋题目直接从易经里出的,这让考生们全傻了眼。

方翰韬早有防备,预判到位,提前押题练好了,王通判出的这个易经诗赋,题目就是从泰山先生胡瑗的《周易口义》里出的,抚州这些学生们绝大部分都没看过这本书,但方翰韬不一样,王安石王三叔手抄了最新的资料寄给了曾巩和方翰韬,他又跟着李翻将其中内容细细学了一遍。

王通判的操作,直接让方翰韬扬长避短,他骈赋是速成的,在辞藻声病这一块赛道上,纵使有做题家的技巧加成,但还是天然就比正常大宋读书人的童子功差了一截。

但王通判现在这么一折腾,其他考生又在审题立意,行文典故这里瘸了腿,考试双方又重新回到了一条起跑线。

时来天地同助力,方翰韬在王通判的助攻下,诗赋这场也是稳稳的写好,然后便是老规矩,对照着发放的《礼部韵略》仔细检查是否有错韵,脱韵的现象。

检查了三遍,方朝韬发现了赋仄韵第三句末用了平声,心中暗暗捏了一把冷汗,幸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检查之中,不然这个大纰漏就注意不到,混过去了。

在校对好诗赋后,第四场考试,也是整个发解试的最后一场,帖经墨义来了。

说实在的,帖经墨义在科举考场上的最后一场,如同高考英语一样,前面三门决定去留高低,已经定的差不多了,这场自然就是个余兴节目了。

帖经墨义就是默写填空题,所谓帖经,就是把经义中的话,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往里面填写被帖的内容,也叫填帖。墨义就是考默写,问你三礼中士昏礼为何?你得把那段内容默写下来。

考的就是死记硬背,经义每个人都是背熟了,但在这临场之下,有些可能精神紧张,会记混,必须得多注意一下,不然就会张冠李戴,犯错不通。

但可惜考场上的考生们被之前三场折磨的死去活来,到了这场,就剩了一口气了,如同球赛的末尾加时赛,球员们体力不支,各种低级的失误层出不穷,犯病自然是难免。

不过方翰韬却不属于此列,作为后世的一个专业做题家,谁还没背过四六级单词,政治课本啊?背诵这块只要投入了时间,自然也不是问题。

况且押题押得准,刷题刷得好,各种情况应付自如,三场考完气定神闲,如同闲庭信步,状态保持的好,正常发挥,犯失误的概率极低,这场帖经墨义,更不在话下。

交卷的时刻到了。

发解试没有了“继烛”这个制度,时间一到就收卷,哪管其他?有些人甚至没把家状内容在卷首封弥处填好,卷子就被收了,任凭百般哀求,巡铺官们仍铁面无情。

不管场上各位答的情况到底如何,对读官与巡捕进场收卷这一刻,大宋至和三年江南西路抚州发解试,就落下帷幕了。

“通州这次的题目是不是出的太难了一些?我看场上大部分士子举足失措,我看之前给州府里投过公卷的王冲,他资质诗赋都很不错的一个人,这场考下来,阵脚都乱了。他都如此,更何况别人呢?”

发解试结束,幕帘后,一个考试官小心翼翼的问向主考官王通判。

他们高坐台上,考场的全局尽收眼底,场上考生的状态非常清楚,王通判这次题出的,估计让抚州众多士子暗暗在心中骂了他祖宗八辈了。

“这点题就让江西士人受不了了?我还没出全力呢。”王通判撇了撇嘴,不屑的说道,“要知道,现在在东京太学,泰山先生的执教下,这些题都是太学子弟平日练手罟了,枉江西号称儒林荟萃之地,怎么连这点题都做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恋爱吧死妹控反叛之堕天使折翼丹青曲大唐逐鹿风云真综漫无双韩娱之马斯克大炼师东方盈月歌魔法老师同人之不存在的人熊猴子的作死日常胡俊的世界笑傲江湖之大漠狂刀我才不萌双马尾道士之娱乐南韩明美超级附身五年修道三年穿越(ABO)阳澄湖帝王妾宠重生之娱乐大宗师韩娱之国民导演血腥科技有限公司兵王鸿飞远坂家的叛逆文娱高手回档一生异能古董商口袋萝莉乐在首尔赤与蓝的初始魔法大陆创世记重生之校园风流韩娱之透视未来学园都市的御坂姐姐死亡游乐场游戏角色西游往生录逆天武仙三界魂行重生赛罗奥特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