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上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跳跳糖小说tiaotiaotang.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种钱多事少离家近,既能攒钱准备科举,还能锻炼能力增加见识的好机会,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更何况常州的知州王安石,那也是朝廷上下公认的饱学之人,通判方翰韬也是堂堂殿试第三,要是能得他二人指点,有此良师益友,对蒋之美接下里的科举之路,受益无穷。
蒋之美也是很干脆的答应下来,和胡宗愈一般,成为了方翰韬的领导班子里的幕僚,用方府判的话来说,是在他这里实习,顺便准备后续科举。
剩下的如张诜,沈括,李诫等例会常客,也一同都在。今天是第一次全部到场,算是方翰韬幕僚班子的集体扩大会议。
而会议讨论内容,也与以往大相径庭。
以往的项目组例会,都是在讨论铁监的事务,由张诜,沈括,李诫等人各自汇报工作内容与进度,旁边方朝韬的婢女兼秘书的雪若在搞会议记录。
而今天一到场,众位幕僚各自寒暄认识完,屁股还没坐稳呢,就被方翰韬一个个开始点名。“存中兄,我这里有件东西,需要你帮忙参详一番。”
沈括见方府判叫自己,一个激灵,急忙站起来,而旁边的雪若则将早已准备好的一本厚厚的书册,递到了沈括的案前。
“这是我从大食商人那里得来的一本奇书,翻阅研习之后,深感其中内容博大精深,想要将其推行于世。但奈何大食之学与中土体系截然不同,而且我手中事务太多,推广教学不能专精,也没有多余时间研习。思来想去,认识的人中,只有存中兄有此大才,适合此学,能将其发扬光大。”
说着话,方翰韬很是真切的向沈括行了一礼。”此学衣钵传承,斯文托付与存中兄身上了。”众人见方府判如此,都急忙起身,不敢让府判行此大礼,沈括更是惊讶到话说不出来了。方府判这番话非同小可。
托付斯文,是最近大宋士林热议的话题。前不久,一代文宗欧阳修就在京城托付斯文,先是托付给王安石,被拒绝后,又托付给了苏轼和方翰韬。
也让这两位科举新人名震天下,为大宋的士人们所知晓。
别的不说,起码是让大伙都知道,方翰韬和苏轼,甭管真的学问水平咋样,是欧阳修的人,拜的他的码头,抱着他的大腿,继承他的道统。
文坛魁首,堂堂“四入头”翰林学土欧阳修的大腿,可不是等闲人就能抱上的。
如今方翰韬又将这份斯文,托付给了沈括,等于是公开宣称,沈括也是他的嫡系了,两个人的政治前途和士林名誉算是绑定在一起了。
要知道,这可是方府判的大腿。虽然比不上欧阳修,王安石他们这些成名官僚那般粗,但也是名声在外。正经神童高第进士,拜欧阳修为师,当的是上一代神童晏殊的女婚,学历高,背景硬,沈括和李诫之前为何要跟着方府判混,不就是图这个吗?
如今又亲身经历方府判筚路蓝缕,将铁监一手做大,见识到方府判为官的本事能耐后,沈括等人更加确信,再无犹疑,他们私下里给方府判的考语评价是潜力无穷。
学历,背景,本事,三项都是顶配,这样的人,日后肯定是能有张青罗伞的。
而且以方府判的年纪,沈括这种官迷心中,半是希望,半是猜度,恐怕韩琦三十五岁拜相的大宋记录,甚至有可能会被方府判打破……
这样的潜力股大腿,如今主动伸过来让沈括抱。旁边蔡确看向沈括的眼神,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心中有些恼怒。
为什么,为什么是这个新人沈括?明明是我先来的……
沈括受宠若惊,激动的脸都红了,语无伦次的说道,”府判,学生定当……继承欧公与府判的斯文道统,发扬光大……”
当然沈括嘴上念着把欧公斯文道统发扬光大,心里想的是跟着方府判混官运亨通。
不料方翰韬听着沈括这表忠心的话语,有些错愕和他的婢女兼秘书的雪若对视一眼,不知道这老沈是吃错了什么药了,怎么反应这么莫名其妙?
“欧师?我也没提欧师啊,再说这跟欧师的道统有什么关系?”方翰韬一阵无语,只好无奈说道,“存中兄,那个,你先别激动,先看看这本册子的内容吧……”
沈括一愣,继而真正把注意力放在案前的书册上。
他拿起来打开封皮一看,出乎沈括的意料,上面写着的,并不是什么诗词歌赋,亦或者经义注疏,这些正常大宋文人们讨论的学木道统的东西。
而是四个大字:
“动等代数。”
沈括:?????
第三十六章若微斯人无与归(中)
看着方府判托付与他的“斯文”,沈括木着脸,面无表情。
他这才想起来,方才方府判说的话。这好像是从大食传过来的奇书,方府判让自己好好研究,到时候和他一起探讨,不是他想的什么“道统斯文”。
既然是跟道统斯文无关,那就跟当官也没啥关系,这无疑是给他当头泼了冷水。
但这毕竟是方府判给他的书,给了他这个难得的机会,在方府判鼓励的目光中,沈括只好绷着脸,硬着头皮开始翻看这本书,看看自己能否看明白这个什么‘初等代数’。
旁边的蔡确和张诜按捺不住,急忙凑到沈括身边看看这本书到底是什么。
他俩是福建人,张诜是蒲城人,蔡确是泉州的,泉州是大食胡商聚集地,他们也接触过不少,听到方府判说这是大食传来的书籍,顿时来了劲,也向插一脚进去,看看是不是自己之前接触过的,到时候也能插两句嘴,一起参加方府判的学习小组。
不能光是小沈和方府判交流探讨。
蔡确和张诜在意的不是这本什么初等代数,他们在意的,是通过托付这本初等代数反映出来方府判心中,众人的亲疏远近的位置关系。
权力的高低,取决于与权力中心的远近距离,离得越近,权力越大。眼下常州的权力核心,无疑就是王知州和方府判。
到时候沈括就可以通过这本初等代数,名正言顺的以研习交流初等代数的名义,天天在领导面前刷脸了,这是蔡确和张诜不能接受的。总不能你小子天天在领导跟前混,不把兄弟们带上吧?
抱着这样的心思,蔡确和张诜也开始凑进来看这本动等代数,仅仅是扫了一眼目录,蔡确和张诜人就已经晕头了。
如同这书名一样,这目录里面的章节名,他俩是每个字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却压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比如这什么多项式,还有什么函数,方程,更有甚至什么三角函数,统计学概率论之类的。
随便翻开其中几页,里面鬼画符一般,根本看都看不懂。
这什么大食天书?!
自己也看不懂这到底是说的什么胡话,蔡确和张诜俩人面面相觑,他俩就是有心想迎合方府判,那也根本张罗不起来,只好略显尴尬的摇了摇头,不挤在沈括身边凑这个热闹了。
只是心中俱是疑问,不知道方府判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什么大食奇书,看都看不懂,有必要那么重视吗?还甚至专门点名给沈括,让他研习。
这让蔡确和张诜心中很是不爽。
沈括这个人,蔡确和他打交道不多,但是张诜和他铁监共事这么长时间下来,对他很是了解,那纯纯的就是一个小官迷,能耐喃,是有一些,见识也比较广,书读得也多。
不过终究也就是这样子,他何德何能,会受方府判如此青眼?凭啥专门点名他来搞这个?
而且见方才沈括拿着这本大食天书的样子,分明是跟他们一样一头雾水。
方翰韬见众人这一头雾水的样子,不由得扶额叹息。他是接受的现代数学体系教盲,他懂数学,但他不懂古代算经这套体系,而且之前他也没看过这些算经,毕竟科举又不考,自己都会,根本没啥看的必要。
后面要准备动笔开始普及数学科目的时候,才发现到这个大毛病,开始急忙补课,在受过算学教盲的雪若帮助下,算是懂了算筹和基本的一些表达方式。
但奈何自己要写的很多东西,确实套不进去算经体系之中,而雪若也只是一般算学水平,高深一点的她也看不明白,方翰韬只好先硬着头皮,按自己所学的习惯强行上马了。
看着眼前众人一头雾水的样子,方翰韬只好耐下心来,慢慢进行指点,结合自己补课算经,竭尽所能的给他们解释自己书里这些东西大概是个啥。
但是看效果,其他人越听越糊涂。
除了沈括仔细看了一会后,听着方府判的指点,自己脑子反应也快,却越看这个大食天书越投入,呼吸变得粗重,脸色血红,十分激动,不再是方才的应付公事一般的模样。
张诜和蔡确心中很是不爽,看向沈括的眼神中,更是多了不屑于鄙夷。好小子,为了拍方府判的马屁,你还搁这演上了,我就不信你真的能看懂。
抱着这样的心思,张诜带着些许戏谑的语气问沈括道,“存中啊,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你能看懂吗?”见张诜如此问,沈括放下手中的书册,凝神思考了许久,斟酌着说了一句。“和《算经十书》重叠的部分,学生略能看明白一些。”这回答让张诜一愣,他没想到,沈括竟然真的能看懂这本书是讲啥。
所谓《算经十书》,是唐代高宗武后年间,由著名学者李淳风和当时的国子监算学博士梁述等人,受唐高宗诏令,将从汉初到隋唐,一千多年下来积累的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木》,《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