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糖小说

第33节(第1/2页)

《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跳跳糖小说tiaotiaotang.cc

曾巩见到来送儿子们上考场的苏洵,相视一笑,攀谈了起来,而小辈儿们也就自然就凑到一块,方翰韬最近这段时间也算是和苏轼,苏辙他们混熟了,不得不说,大苏老师人还是非常不错,平常还一起跟方翰韬交流学习探讨文章,顺便还帮方翰韬恶补了一番他的短板《春秋》。

投桃报李,方翰韬也给大苏老师讲一讲他的拿手绝活《周易》和《周礼》,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感情深厚了许多,也算是一起同过窗了。

灯火通明间,方翰韬使劲挥了挥手,那边吕惠卿,张载,王韶等人看见了,也过来和方翰韬一行人汇合,众人结伴而行,浩浩荡荡的朝尚书省礼部贡院而去。

到得贡院门口,已是人山人海,七千举人皆聚于此,方翰韬看的胆战心惊,深怕一个不小心发生踩踏事件,人群中,就属太学生们声势最为洪大,二程兄弟作为太学魁首,如同众星捧月,被太学生们前呼后拥,此外还有刘几等人,一时间风头无两。

这届礼部省试最大省元热门便是太学生中二程和刘几,泰山先生胡瑗的执教成绩有目共睹,往届科举进士名额都要被太学生包揽大半,所有人认为,今年应该也差不多,当然,方翰韬除外,他心里早就清楚,以欧阳修的倾向,今年太学生们怕不是要全军覆没了。

什么状元热门种子选手,更是想都别想,等着大爆冷吧。

过了一会,便有殿前司的禁军和御前班直出来维持秩序,禁军土兵们身材高大,身披盔甲,金鳞银铠,好不威风!

礼部省试的排场果然不一样,不是抚州的发解试可比的。

晨光初露,晓风习习,方翰韬他们便在禁军土兵维持的秩序下,有序入场,还是老规矩,经过帘外官搜身,校验贡籍文书后,进场依次就座,方翰韬进场一看,还真是巧,他和苏轼坐的还挺近的,座位书案之上,摆好了砚台,座位旁边还有水桶,盛放着清水,供考生们磨墨用,更厉害的是,省试贡院之中,还有仆役提供吃食茶水条件可比地方发解试好多了。

与发解试不同的是,省试考试不是连着考的,而是跟后世考试类似,分为三场考,三天考完,今天第一场考试科目便是策论,明天便是诗赋,最后一场就是经义。

待得诸位考生进场之后,胥吏封锁贡院,台上帘子拉开,主考官们坐在台上,负责监考,堂下还有胥吏巡检,防止交头接耳的作弊行为,甚至在巡视考场的人中,还有谏院的谏官,以及郎官们的身影。可见朝廷对省试的重视程度。

威风凛凛的监察御史们出动,让考场秩序瞬间安静下来。

过一会,主考官欧阳修点头示意,对读官们鱼列而出,到考场四周,挂起了白纸,开始宣读考题,省试第一场,策论,正式开始。

先出的题目是策问,此次南省策问,共有六道题,每道题,光是题干内容,就已经有接近四百字之巨,而最后的压轴策问,竟然达到了九百个字!对读官们读的口干舌燥,索性方翰韬坐的位置离得近,他平日用眼习惯好

眼睛也不近视,纸上题目内容看的真切。

小心翼翼的在自己的试纸上抄好之后,方翰韬一看,六道策问题,分别是《禹贡》题,《周礼》题,《周易》题,还有个井田题。这些是经史策类型的题目,剩下一道时务策,赫然问的,竟然是本朝茶法!方朝韬看到这内心不禁微微一笑,这道题是谁出的,他心里大概明白了。

而最后一道,光题干就有九百字的策问,大致题目问的是治国的三个方面,国论、人才、民心。盖国论者政令之所从始,人才者事功之所由立,民心者又有关于理乱安危之机也,让你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这道题十分的棘手,光从体量上就能看出来,题目就有九百字,比高考作文字数还多,让你一一解答里面的问题,你要是答题字数还没人家题干多,那天然就矮了一头,屈居下等了。

现在的大宋,不是人人都有写万言书的本事,根本驾驭不住这么巨幅长篇文章。

场上的其他举子,光是听对读官念题,人都已经听麻了,今年的考试强度曲线怎么陡然上升,这是要干什么啊?

往年不是看一看太学的文章,听一听泰山先生胡瑗的讲课,使劲钻研诗赋就搞定了吗?毕竟策问什么的,都是用骈文来写的,怎么今年这情势不太对,好多都改用古文了,更何况还有题目就有九百字内容之巨的古文?在此时的大宋,大部分举人从小一直接受的是诗赋骈文的训练,古文是真的没写多少,真的不习惯。

方翰韬内心也觉得有点棘手,与别人不同,方翰韬的诗赋比较平平,想要在省试中出头,这场策论考试必须要答的特别好,面对这个压轴题,压力还是很大的。

毕竟他平时训练刷题的时候,也不是经常练到这种巨大体量的题。

策问的题目是这些,方翰韬仔细想了一下,考场答题也是有技巧的,讲究的是一个先易后难,逐渐热身,不然上来就死磕一个难题半天,其他简单题不做,可就亏大了。

那么按照这个原则,方翰韬划分好了他的策问答题顺序,先从时务策的茶法开始答起,一来这个茶法内容他很熟悉,非常拿手,毕竟在欧阳修府上跟众人就茶法问题谈笑风生,可不是假的,二来这个时务策是用骈文写的也是用骈文答的,篇幅注定不会很长,整体题目难度算是简单的一档。

接下来就答他拿手的《周礼》题,《周易》题,再就是井田题,这些题目内容涉及到的经义都是方翰韬非常熟悉的,以赛代练,手热起来,思路全面打开之后,再答《禹贡》题。

这些题目方翰韬大概分配好了时间和精力,这些答完后,大概要花费一半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就要调整状态,迎接最后的那道九百字压轴国论题了。

这就是方翰韬策问的答题计划了。

讲道理,时间还是非常紧张的,毕竟今天这场考试不止考策问,还有试论呢。

而试论,方翰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这个穿越者的蝴蝶翅膀不要扇太猛,改变了原来历史的轨道。

策问的题目,对读官们再三宣读完之后,紧接着,试论的题目也出来了,方翰韬一看试论的题目,顿时笑了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果不其然,试论的题目,正是《刑赏忠厚之至论》。

早就猜到了,准备完全,就等着你呢!

看着考场上大苏老师的背影,方翰韬下定决心,等回头省试考上了,一定要请大苏老师去南食店狠狠的小搓一顿,以表谢意。

第二十三章广庭清晓席群英

尚书省礼部贡院内,来自大宋四百军州的举人们紧张的埋头答卷,如同战场上衔枚的兵土,考场上一片寂静并无喧闹哗乱之声,惟闻笔落之上沙沙声,如同蚕食桑叶。

方翰韬奋笔疾书,按照之前定下的策问答题战略,他已经写好了前几道《周礼》《周易》等经史策题,茶法题大体回答上,按照之前在欧阳修府上的整体思路来讲述。

但以为方翰韬只会写那点东西,就属实年轻了,他还藏了两手。

在策问试卷的茶法上,方翰韬在策文后半段,主题升华到了茶马之政,写道:昔者有言,兵骑之众,畜牧且蕃,资河朔以仰足,用金帛而交易,为日滋久,其费自深。今以茶代钱,则无化铜销兵之危,兼具以茶控番之美

接着,方翰韬论述了以茶易马这一政策的好处,将茶法这个主题论述加以扩大,涉及到了大宋的马政和边事

王安石王三叔之前就是群牧司判官,借此机会,方翰韬对此时大宋的马政算是有了直观的认识,只能说是群牧司的日常工作,就是字面意义上的一坨答辩,平常光顾着卖马粪了,养马什么的想都别想。

茶马之政,是现在大宋已经有,但只是小规模实行的制度,方翰韬将其加在自己策论中,更重要的是,昔者有言那句话,他化用的是欧阳修在天圣八年的省试策问回答中的一句话,欧阳修正是那届省试的省元。有备而来,对症下药。

搞定了这些策问题后,方翰韬便集中精力对付那道长篇的压轴题了。还是老规矩,做题之前先审题。

因为这道题的题干非常之长,方翰韬就采用了分段落总结归纳的方法,将题干中的逻辑理清楚,这道策问题主旨是国伦,人才,民心,下面便有三个段落分别紧扣这三个命题,分而论之,最后总结发问。每个段落都有相应的问题。

而方翰韬答题要做的,就是根据题目每个段落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并把他们组成结构严谨的的古文,对方翰韬的谋篇布局的能力要求很高。

于是方翰韬便按照自己的八股文套路,开始创作,主旨便是,国论,人才,民心,三位一体,坚持贯彻不动摇。

然后便是分别来阐述三者,国论与民心的内容方翰韬引用孟子的言论为多,人才则引用《人物志》里的观点魏晋时期爱品评人物,这里面的典故名句特别多,方翰韬之前可都是跟着曾二叔他们练过的,烂熟于心。

最后主题升华部分,方翰韬写道,朝廷下诏求言,和颜受谏,或令集议,或令看详,固欲国论之一定也。为官择人,求贤用吉,而晓兵机、通财计与夫堪充将才者又令荐举,固欲人才之不遗也。发粟散财,宽租已责,而蹂践之区,流离之氓,复劳来而安集之,又所以固结斯民之心也。

最后的压轴策问题,就此完成。

与此同时,科举考场上,苏轼也同样答完了策问部分,以苏轼的古文与经义水平,这些策问手到擒来,他的手感也越来越热,待准备开始写试论之时,已经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典故化用了之前模模糊糊记得的一句话,“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

但可惜苏轼考场上,一时半会记不得这句话是具体出自哪来的了,只好随便安个名头,就当是《尚书》里出来的吧!。

毕竟这句话的精神内核和尚书中的皋陶“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非常的像。用尚书的名头来自己编,准没错别人挑不出毛病。

于是苏轼写道,”《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待准备接着用典故引申他的论点时,突然犯了难。苏轼竟然一时之间,想不出来其他切合的典故了!

虽然苏轼博闻广记,读书甚多,但一时之间,书读了一肚子,在考场上调用不出来了,这可是考试,不是自己在家里写文章,想不出来还可以翻书查一查,这考场上到哪查去?

想了一想,苏轼灵机一动。前两天他和方翰韬,曾巩聊天探讨学习时,听方翰韬说起过《礼记文王世子》有个典故,说的周代有个礼制,叫做“三宥三赦”,说的是公族犯大辟小辟等重法,周公要连续赦免三次,有司最后才能把头砍了,当时方翰韬还开玩笑,说这个跟禅让的“三辞三让”还挺像,把大伙都给逗乐了。

因此苏轼对这事也有印象,方翰韬的《周礼》师从李觏,学的确实不错,苏轼也很佩服。想了一想,苏轼决定就用方翰韬之前这个典故,又想起了方翰韬说的尧舜禅让的“三辞三让”的玩笑,苏轼开展了他的脑洞大法。既然周代有这个礼仪,倒过来推测,尧舜时期肯定也有啊,尧舜时期是谁来掌管刑罚的呢?是皋陶,那肯定就有皋陶要杀人,尧赦免三次的事情喽!

于是苏轼接着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看着自己现场的大胆推测,大胆使用的二创典故,苏轼非常满意,文章增辉不少,流畅很多,文学创作,没必要那么死板,重点是写的好,编一编也无所谓,这是苏轼内心潜在的想法。

到后面越写越快,最后又引用了《诗经小雅》的典故,写道“君子如祉,乱庶盖已。君子如怒,乱庶遗沮

苏轼这一篇试论,大功告成!

小说推荐:《洞中避难所》《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黎明小说】《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撞星》《我在现代留过学》【科技流小说】《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游戏搞到一个亿》《两界:我早晚成仙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死亡游乐场口袋萝莉宦海沉浮枫山五剑仙明美道士之娱乐南韩网游之少林德鲁伊游戏角色丹青曲大炼师韩娱之国民导演异能古董商反叛之堕天使折翼兵王鸿飞逆天武仙邪恶使徒韩娱之透视未来大唐逐鹿风云幕末生活笔记胡俊的世界熊猴子的作死日常妾宠魔法老师同人之不存在的人无限之万界公敌赤与蓝的初始重生之校园风流学园都市的御坂姐姐加强版火影恋爱吧死妹控真综漫无双重生之娱乐大宗师笑傲江湖之大漠狂刀三界魂行拳皇异界召唤韩娱之马斯克重生赛罗奥特曼我才不萌双马尾乐在首尔超级附身一头凶残大恶龙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