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跳跳糖小说tiaotiaotang.cc
不由得惊叹道,“方贤侄果然奇才!”
这下子王安上算是彻底服了方翰韬在造纸上的权威性了!“不敢不敢,只是小术而已,晚辈不敢居功。”方瀚韬很谦虚。曾肇小朋友在旁边看的十分羡慕,跟曾布说道。
“五哥,我之前看《后汉书》,都说蔡伦造纸乃是天下大功德一件事,纸又被称为是蔡侯纸。如今看来,方家哥哥在造纸上的见识,简直就是蔡侯再世啊!”
曾肇小朋友的赞扬是发自肺腑,让刚刚非常谦虚,儒雅随和的方翰韬听到耳中,脸都快黑了。
你小子能别乱用典故不?
骂谁是太监呢!
第二十一章木塔定风有鬼斧
“方贤侄,为何你这新纸药如此神奇,我家这古法可是试了多少代人,多少年才的出来的方子,在你这新纸药面前,简直连提鞋都不配!”
正所谓不看广告看疗效,在如此强大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下,王安上对方瀚韬是大为折服。
满山的杨桃藤和野葡萄藤,人人都熟识,见惯了的玩意。但没有一个人能想到将其拿来做纸药效果会如此出色,只有方瀚韬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点出来了这个法子。
王安上佩服之余,也很疑惑,方瀚韬是咋想出来的?
王安上如此问,给方瀚韬搞的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总不能跟你这个大宋人讲,杨桃藤和黄蜀葵的汁液中植物粘液是由多种糖及糖醛酸基环所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主要含d半乳糖醛酸和鼠李糖构成的多糖醛酸甙。
可以在水溶液中的形成网状组织,呈现的丝状高分子的性状。投入植物粘液后,就像昆虫落入蜘蛛网中那样,粘液的网状组织阻止了纤维的下沉。这性能可比你那个白米汁的主要成分淀粉强多了……
道理虽然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我跟你们讲这些玩意,你们也听不懂啊!
方瀚韬只能打哈哈,“我也只是闲时无聊,在山上瞎玩时,看到杨桃藤的汁液颇为黏滑,就胡乱联想到造纸上了。不算什么本事,杨桃藤的性质便是如此,我只不过是单纯拿来用而已。其物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贤侄这句话说的很妙,”曾巩在旁边听到方瀚韬如此说,拊掌而笑道,“其物乃天成,妙手偶得之。你这句简直妙极。当浮一大白!”
曾巩低头一直吟咏这句话,品味再三后,感慨道,“其实不只是这杨桃藤,吟诗作赋,写文章何不是如此,很多名篇佳作,都不像是人写出来,而是本来就应该如此,上天借这些文宗的生花妙笔而显现于世。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更是如此道理。”
不愧是曾二叔,这你都能联想到写文章上去。
等会,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句话是谁说的来着?看曾二叔这架势,好像现在还没有吧……
不知不觉间,方翰韬剽窃了陆游的一个名句。
“既然这纸药如此神奇,那用它来制作竹纸,应该就能改进成功吧?”曾布问道,他倒是没他二哥曾巩一般的诗性和文章上的才情,倒是直切要害问道这个新纸药能不能改进造纸成功。
“应该是可以的,”王安上倒是对这信心很足,“我三哥他之前试做竹纸失败,是用的白米汁,如果当时有这么犀利的纸药,应该就能治成了。改进竹纸这块,用这纸药就能成!”
王安上这一下子从右倾怀疑主义一下子跳到左倾盲动主义,堪比二极管的思维给方瀚韬整的有些无语,你以为一项技术的进步就是这么简单?一个纸药的小小技术指标改动就能突破卡脖子的技术难题?
未免有点太过文科生思维了吧!
技术的进步从来不是靠这一个小小的纸药配方,一个工匠的突发奇想这样弯道超车就能改变的。技术的进步代表的是一个体系的整体进步,方翰韬心中暗暗摇头想到。
他只好先给王安上泼了凉水,“六叔,改进竹纸没有这么简单的,竹纸易破,质量顽劣不堪,纸药只是改进一个方面,它只能使纸质更加紧密,从而略微改善竹纸的质量。
但竹纸易破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竹子的内在物性,竹纤维是要短于麻和树皮,因此抗拉力先天不足,而且竹子外的硬皮碎片的有色纤维束最为害纸。此二者问题不解决,竹纸的质量问题终究是如影随形,难堪大用。”
方翰韬说的是竹子的根本问题。
纤维原料也有长有短,在造纸打浆的过程中,纤维会断开,但细长的纤维断裂后仍然会有足够的长度,而且两端的分丝帚化,成纸时组织紧密,纸的拉力强度就大。短纤维就自然在这方面瘸了腿。
那什么原料的纤维是细长的呢?答案是麻类纤维最长,下来就是皮料,楮树皮和桑树皮这些。这些自然就是优质的造纸原材料。
而最短的是草类纤维,竹子,当然也是属于较短纤维的一种。
“那该如何解决呢?”王安上问方翰韬道。方翰韬说的内在缘由,他是听不懂,他只关心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改良竹纸的这些问题。
“纸药可以稍微改善一点,”方翰韬回答道,“还有一种法子,就是在竹子的纸浆里加一些麻料,或者皮料的细长纤维,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
“这,问题是现在就缺这些啊,”王安上不由得有点丧气,本来要改进竹纸就是缺乏麻料和楮皮料,现在又说改进竹纸还是需要这俩,一时间丢丢转转又回到起点了。
“其实没必要非得用楮皮,”方翰韬鬼点子多的很,思路非常活,“你用青檀树皮也是可以的,再说也没必要加很多,可以用一份皮料搭配两份竹料,这样子比例搭配好,就能成。”
王安上一听也是这么回事,虽然从来没听说过青檀树皮也能治纸,但方翰韬说这能行,王安上也不自觉间就相信了。
毕竟纸药这件事上,方翰韬已经给王安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专家的权威性已经树立起来了。“用青檀树皮搭配这竹料,这个我记下了,还有别的要注意的吗?”王安上急不可耐。
方翰韬只好接着说道,“我知道六叔你很急,但你先别急,竹纸这里面学问可多着呢,与树皮麻纸不同,竹料里最要命的就是里面木素含量太高了,还有它的硬皮纤维束,这两者最为害纸。前者需要用碱液蒸煮,这方面我有法子,再加上日光暴晒就能解决,后者就需要用力反复锤捣了。”
“前者的蒸煮我不太懂,我这里一般是用石灰水,怎么改新方子就全听贤侄吩咐。但至于后者……我家的水碓已经很厉害了,难不成还有什么改头?”王安上颇为不解,自家的水碓算是非常先进了,怎么还得再改啊。
“那肯定要改啊,六叔,你家这水碓机械力学结构方面很多设计得都不合理,传导效率实在太低了,工程力学结构还得重新设计啊。”方翰韬指点道。
“不过吧,这些木件的制作,我也没啥好办法,得请高手木工匠人来,我能做的只是重新设计结构。不知王六叔这方面有熟识的匠人吗?”
王安上摇了摇头,在大宋,工匠的地位很低的,毕竟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王安上的交际圈也不是三教九流都认识,还真没这方面的人选。
不过王安上和方翰韬俩人干瞪眼,并不意味着其他人就没办法。一听说高手木匠,曾布连忙看向自家兄长曾巩。
“二哥……”
“我知道,”曾巩对曾布点了点头,转过来对方翰韬和王安上说,“高手木匠,我年轻时候去过福建两浙一带,倒是认识一位,恰好我恩师也跟他颇有些关系,这位现在正好在抚州城营造州学,我可以将他请来。”
要论混社会,还得看交际广阔的曾二叔!方翰韬很吃惊,“这位高手匠人是何方神圣啊?”曾巩微微一笑,卖了个小关子。“纯甫,方贤侄,你们二位可听闻过杭州的梵天寺木塔与开封的开宝寺佛塔?”
第二十二章奈何神工也折腰
“二哥说的可是……”曾布迟疑的问道,有点不敢置信。“大工喻浩的后人?”
“正是,”曾巩不当谜语人,“来者正是喻浩之婿李益。他现在正在抚州营造州学。明天我便匠和方贤侄一起去请他。”
“妙极,有他在,这新式水碓制作就不成问题了。”王安上抚掌大笑。“不过,能有这面子请得动他的,只有曾二哥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一切竟在不言中。
连曾肇都恍然大悟了。
留着方翰韬满头问号。不是,你们这说的是谁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