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转载请注明来源:跳跳糖小说tiaotiaotang.cc
第五十五章明月初照彩云归
曾巩,方翰韬,曾布等人准备定在五月二十二日,跟王安石一家一起离开京城。
到时候曾巩与方翰韬等人先返回老家江西抚州,王安国跟着他们一起回去,他订好的亲事是娶曾巩的妹妹。到时候一起操办好后,便与方翰韬一起再去常州,曾布的任所宣州也在常州左近,还是顺路,可以一起作伴。
归期已经定好了,剩下这段时间,欧阳修和韩维出面,和晏家那里沟通好,让王安石带着方翰韬来到晏府,把最后的订婚流程走完。
在宋代,订婚程序还是比较繁琐,方翰韬之前已经和晏家换好了草帖与细帖,方翰韬也由晏几道这个大舅哥领着,到了晏府上门拜访过一次,算是熟门熟路。
今天王安石带着方翰韬,是来完成订婚仪式最后的流程,也就是“受函仪”。
因为方翰韬的父母都不在京城,故而订婚礼最后由王安石带着他的妻子吴氏,代表男方家亲眷出面,来参加受函仪。
“定酒都收拾好了吗?”王安石向妻子吴氏问道。
“用来定酒的八坛酒都已经备齐了,还有婚书都已经备好了。”吴氏麻利的回答道,王安石家里的家务事都是由妻子吴氏内外一手操办,现在自家子侄方翰韬的订亲之事,也不例外。
方翰韬在底下看着王三叔和叔母把他的定酒备好,等会让家里的仆役抬着一起到晏府。
定酒是男方家在决定订婚后,送往女方家的礼物,按照风俗,在大宋,上到天家宗师,下到贩夫走卒,无论贫富都得要送这个定酒。
一般是四坛或者八坛酒,酒要盛在金色的坛子里,坛子上盖着布,扎着花朵。而且王伯母还特别仔细,把方翰韬的这些定酒特地用红色木架子里抬着,包装的很好。
当然不止是定酒,一同要带过去的还有很多食品,比如茶,面点和羊肉这些。另外随着这些礼品拿过去的,还有最重要的通婚书,一式四份,写在金纸上,其中一份是礼单。
这四份通婚书放在绿色的小盒子里,外壳上贴着“五子二女”的纸笺,讨一个婚后多子多福的彩头。这些东西备齐之后,方翰韬和王安石夫妇便起身前往晏府了。
晏家的府邸在灵桐树巷。灵桐树巷里有三户人家,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晏家,对面便是韩亿家族,也就是韩维韩绛他们兄弟家,离得稍微远一点,比较偏僻的就是欧阳修的府邸。
走不到多远,就远远的看到那标志性地标,大梧桐树。方翰韬心中暗自有些感慨,这就是当年他们组织外地举人和太学生们战斗过的地方,如今重见梧桐树,战场黄花分外香。
也就是那关键的一场聚众斗殴,终于保住了欧阳修省试文风变异的改革胜利果实,也为后面方翰韬他们唱名东华,娶晏家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官职到手,婚事也马上订下来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二喜已经握在手中了。
带着这样略微感慨的心情,方翰韬跟着王安石来到了晏家宅邸中。
一进门,晏几道已经迎接出来,热情的招呼,将王安石与方翰韬引了进来。
同样作为抚州老乡,王安石与晏殊也是关系匪浅,王安石初中进士之时,便已和晏殊熟识,晏殊对自己这个同乡后辈非常照顾,两家关系非常不错。
进的内院,里面已经摆好了香烛酒果,受函仪的场地已经布置完成。
到底是富贵人家,典礼仪式这些场面活办的十分妥当,三揖三让之礼行后,便由王安石夫妇将备好的定酒交给晏殊的次子,此时主家的晏承裕,然后便开启婚书。
只听晏承裕说道,”之前请小王相士挑选良辰吉日,本欲看今年能选一个好日子出来,但奈何久久不能决,直到方贤侄堂除后,小王相土才挑选好了日子,还是等方贤侄外任一期官做完后,再回京城娶亲吧。”
晏几道也有点不太好意思,对方翰韬说道,"家里上上下下,无论是先父,还是我们这些做兄长的,对颖娘视为掌上明珠心头肉,不忍心一下子分别太远,还请方贤弟见谅。"
听晏承裕和晏几道兄弟如此说,方翰韬看着婚书上的日期,都订到两年后了,心中也是笑笑,并无他话。他很能理解晏承裕的决定。
之前韩维他们是打着让方翰韬留在京城,授官陪太子读书的主意,所以提前给晏家透的口风便是方翰韬会留在京城为官,因此便按照此来操办准备,让他们这几个月就把婚结了。
但谁知道后面朝堂上大佬们和官家关于立储这件事上拉扯来拉扯去,方翰韬最后一竿子被拉扯到常州了,不
是在京城呆着了,事情就麻烦了起来。
要知道大宋官员上任宦游,很多时候是不会带着妻子上任的,尤其是在庆历前,这方面还有硬规矩,不过庆历后,这方面也就流于形式,管的不严了,但影响仍在,要知道大宋官员任期调动颇为频繁,在外宦游,很多时候不能回乡侍奉父母,因此便只能牺牲小两口的夫妻生活,两地分居,由妻子在家侍奉父母,丈夫在外为官。
这也是晏承裕他们不想自己妹妹立刻和方翰韬成亲的原因,要是方翰韬在京城为官,小两口一起过日子,离娘家非常近,能照顾的上还好。但现在方翰韬要到常州外地上任,妻子肯定带不了,要回抚州伺候方翰韬的父母。而自家小妹才十四岁,又是富贵人家娇生惯养,哪里像是能伺候父母的人?说白了,不等着别人来伺候她就不错了。
再加上方翰韬家里条件在晏家看来,就非常寒酸了,小妹嫁过去,肯定是要吃苦受罪的,故而晏家想让婚姻稍微缓两年,等方翰韬这一任官满,家庭条件好起来,妹妹也长到十六岁,更成熟懂事之后再嫁过去。
方翰韬对这自然无可无不可,说白了,他内心深处,对十四岁,这才上初二的小女生年纪就嫁过来给他当老婆的行为表示不太能接收,甚至有点抵触,他可不想跟中二病小萝莉打交道,等到十六岁过来正正好好,求之不得。
于是当即痛痛快快的在婚书上签下名字,表示对这婚约日期的认可。
晏承裕和晏几道兄弟见方翰韬这么通融,对望了一眼,松了一口气,心中也暗暗对方翰韬高看了一眼。
他们就怕方翰韬跟那些刚中进士的穷酸措大一般,一朝翻身,暴发户嘴脸显露无疑,急吼吼的要娶富家女,饿虎扑食一般,生怕到手的鸭子跑了,因此与女方家起得了很多冲突,反目成仇都有。
榜下捉婚这一百年来,东京城里这些事情屡见不鲜。
像晏家这样的大户权贵人家,损失些许钱财不怕什么,最怕的闹的不体面。现在看来,这位方探花还真是个体面人,非常大气。
婚书双方已达成共识,定酒也交好了,接下来是女方家回赠礼物,按照惯例,回礼包括绣品和男装,还加上刚刚收到聘礼的一半数量的茶,面食,水果,和羊肉。
还有两坛酒,要把清水注入一个酒坛子,放进四尾金鱼,一双筷子夹着两根葱。这几样东西一般是成对,象征着配对成双的婚姻。
像晏家放的东西,也不简单,鱼是金子做的,真正的“金鱼”,筷子是银子做的,而葱则是绸子做的。郑重的交换完聘礼之后,订婚就算完成了,从这一刻开始,他们就成为亲戚了,要改称呼了。
晏承裕笑着对王安石和方翰韬说道,"如今婚约已定,正好方贤弟也在场,和舍妹一见如何?也好让方贤弟把金簪,按照风俗簪于颖娘鬓上。"
此时的大宋风俗并没有后面那么严格,男女大防也就那样,说难听的,现在的大宋刚走出五代武夫的阴影,唐风犹存,程朱理学,像二程兄弟现在被方翰韬在太学压的死死的,谁闲着没事给自己女眷关禁闭,也没有那么多讲究。
方翰韬听晏承裕这么说,点点头,笑着道,"金簪早已备好,静待物归原主。"
对于自己未婚妻的相貌,说是不关心那是假的,方翰韬也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别到最后自己老婆的真容,入洞房那时候才知道,不过看晏几道的相貌不凡,感觉自己未婚妻颜值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不好说,方翰韬的心里有点忐忑起来。
晏承裕一笑,便让晏几道去后院将小妹叫出来。
过了不知多长时间,方翰韬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忽然听一阵佩鸣环响,抬眼一望,只见从内院走来一位清丽的少女,十三四的样子,身着湖蓝绸裳,身材玲珑有致,眼若点漆,神色灵动。
方翰韬一看见这个小娘子,点了点头,看来自己这未婚妻样貌上佳,姿色不错嘛,刚想上去搭话,留个好印象,结果这个少女却屈身向晏承裕施了一礼,不急不慢的说道。
“阿郎,小姐正在梳妆,马上就来,”接着又对方翰韬施了一礼,略带歉意的笑道,"还请贵客恕罪则个。
举头投足间,礼数周全,落落大方。
晏承裕也有点无奈,对方翰韬说道,"舍妹礼数不周,还请方贤侄见谅。"
方翰韬有点尴尬,原来这只是那位晏小姐的婢女,他差点当正主认错了,只好笑道,"不妨事,不妨事。"女孩子化妆跟逛街一样,那真是没个准数,有时候一刻钟就好,有时候一天都搞不定。又过了一会,只听内院传来一阵活泼笑声,如同出谷黄鹂,"二哥,小妹来晚了。"
方翰韬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位眉眼如画,玉肌雪肤的少女向晏承裕走来,雪形流舞云飘,莲步轻移间,胸前一双鼓鼓的玉兔壁沉金跃。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身后晏几道无奈的跟着,小声说道,"注意点注意点,娇憨一点,还有客人在呐。"
见到还有外人在场,少女却如心有灵犀般,轻轻歪着脑袋,目光看向正在晏承裕身边的方翰韬,顾盼之间,辉生溢光,似笑非笑。
为了筹备今日的相亲,晏云柔一晚上都没有睡好觉,试了无数妆容,淡妆浓抹,描画无数,只想相亲第一眼想给对方留下个好印象,毕竟这将是与自己共度一生的良人。
晏云柔只知道,自己的夫君在京城名声大噪,不仅是殿试第三,而且才学很高,还跟跟自己的父亲一样,是位神童,曾经在太平兴国寺和太学著名的二程兄弟辩经不落下风。
自从听说自己要和这么一位郎君订亲后,不知道引来多少闺蜜羡慕嫉妒,让少女的心思即得意,又好奇。这位方郎君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不知道他长相如何,性格又是什么样?光听哥哥晏几道说,面相很不错,但其他地方,晏云柔自己没有亲眼目睹,根本无从知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