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社畜浮沉录(作者:枕石漱流)
简介
北宋嘉祐二年,十四岁的方翰韬在科举考场上,看看旁边一起参加今年科举的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章惇,吕惠卿,王韶,程颐,程颢,张载。又看了看头顶上的主考官欧阳修……
寄,就这竞争阵容,你们唐宋八大家都能搁着开银趴了,谁跟我说今年科举一点不卷必能上岸甚至还能当状元的?
王安石前辈,虽然我是方仲永的儿子,你也不能“伤”完老爹再“伤”儿啊!
这是一个北宋版的考公上岸记
第一章华胥一梦越千年
大宋至和二年,江南西路抚州金溪县。
暮春三月,正是草长莺飞之时,极目远眺,可见远山连绵,遍体翠色,直衔天际。夜空如碧,云容而上,汇聚着山脚村落处升起的炊烟,随风而动,漫天乱卷。
山脚村落之外的地方,便是金溪县村民们的产业,平地处的田地自有阡陌沟渠横纵,坡地也开荒出来许多,栽种大片茶树,间植桑榆。
现在正是五更天,天暝昏暗,尚不可见日。但此刻的茶园之下却立着几面大鼓,鼓声隆隆,似乎能将整个山岗从睡梦中惊醒。伴随着阵阵鼓声的,还有百余名园户,聚集在一起,跟喊号子一样,齐声大喊着,“茶发芽!茶发芽!”
鼓声人音,震山动地。
几通鼓敲完之后,这些园户便一起拥上山进到茶园里来,趁得茶叶之上,露水尚在的时机,开始了繁劳的采茶工作。
十四岁的方翰韬站在这山岗之上,茶园之中,看着这副茶民园户的劳动景象,久久不语。“呃呃,这下是真的重开了,还是在幻想时间?”
这是方翰韬几天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没办法,想我一个现代优质人矿资源耗材,前任996社畜,挣扎多年好不容易考公上岸,在宇宙尽头干了没几天,结果一睁眼突然世界变了,人也变了,换谁谁都难以接受。
更让人绷不住的是,现在方翰韬好像似乎还特么穿越了,好巧不巧,穿越到了北宋。
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到了北宋年代,原因无他,因为现在方翰韬的老爹可算是个赛里斯教育史上的大名人,神童方仲永!
只不过是反面案例还是正面形象那就不好说了……
方家本来家里世代只是务农,在土里刨食,算是勉强温饱饿不死,但到了老爹方仲永那里,基因突变,神童出世,当真是恐怖如斯。老爹五岁的时候就突然开窍,会识字了不说,竟然提笔就能写诗,这场景太过哈人,以至于不仅震惊了金溪县,更是轰动了整个抚州。
要知道大宋时期的江西可不是后世方翰韬时代的江西老表那么阿卡林,大家光记得彩礼高百分比伤害了。
这时候的江西文风蔚然,群星璀璨,后世总结便是“两宋文人半江西”,和隔壁的福建一起,每次科举基本算是包揽了大半,属于TOP2半壁江山级别的存在。
但就算这样的文化内卷程度冠绝大宋的环境下,方老爹的表现依旧让见多识广的江西儒林为之咋舌,可见其妖孽程度。
有时候方翰韬甚至都怀疑其实老爹方仲永才特么像是网文龙傲天穿越来的,自己平庸的反倒是个穿越者之耻。见自家儿子如此神童,方翰韬的爷爷也借此机会,向大家证明了儿子英雄爹好汉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种了大半辈子地的方爷爷展现出了农民特有的精明与眼光,他才不像那些读书读傻的穷措大,让儿子去追求什么飘渺难及的进士。
而是及时的抓住眼下的利益,一手做大了“神童方仲永”这个IP,带着方老爹到处走穴表演恰烂钱,一套流量变现组合拳下来,成功的让老方家农民翻身做地主,挣下诺大的家业,也就是方翰韬身处所在的这片茶园。
方家的茶园所占面积还挺大,只不过现在是北宋时期,受藩镇割据的历史遗泽与老祖宗汉武帝千年传承下来的智慧,官家为了敛财算是无所不用其极,像盐茶酒这种实在好用堪比后世房地产级别的间接税收手段那更是不放过,一律插脚进来进行官买官卖。
像方家这样子的茶园,每年到了三四月份采茶的时候,产出的茶叶那自然是一律只能卖到官府的榷场之中,根本不得私卖。
有点计划经济内味儿了。
当然官府肯定不会亏待你,总得给你赚两个,不过在大宋精英官僚们的“海量专,精确算”高超手段下,也不会让你赚太多,能赚,但只能赚一点点。
虽然这茶园产业屁事多利润薄又天天跟官府打交道,但总的来说,经过方老爹和方爷爷的奋斗(恰烂钱),方家现在还是实实在在的获得了阶级提升,在金溪县也算是殷实人家,在官府交税的册簿户籍之中,是属于一等户,也称作上户。
所以这次重开的开局条件,勉强还算可以接受,好歹是前20%!
正在曾经当过公务员的方翰韬感叹大宋官府财政手段高超,基层治理严谨,自家生活条件脱贫奔小康的当儿,忽然听到耳边有人说道,“大哥儿怎么不在家里呆着,这么早跑到茶园里干什么?”
方翰韬转头一看,只见身着一袭青衫,一副书生打扮的中年人站在身边,身形佝偻,手里捧着一本大大的账册,两鬓微斑,顶着俩黑眼圈,面带憔悴之色。
正是方翰韬的老爹方仲永。
“回大人,夜思难寐,闲来无事,在家里实在闷得慌,到茶园里,自家的产业来散散心,到处看一看,长长见识。”方翰韬回答道。
“大哥儿也睡不着啊,那来这里看了半天,可是看出点什么了?”方仲永笑着问道,他心里虽然奇怪平常表现很木讷,对家里庶务一向不闻不问的傻儿子怎么突然对这些感兴趣了,但疑惑归疑惑,心里还是不由得很高兴,估计儿子长大了,也知道该操心家务事了,开窍了!
“看了半天,是越看越迷糊,”方翰韬老老实实回答到,他前世可是一直在城市里呆着,根本没见识过农业大生产这种场面,真是满肚子的疑问,“为何大伙要赶在这时候采茶,而且这么急迫?这又是敲鼓又是喊号子的,是有什么讲究吗?”
“这个敲鼓喊号子的习俗,秀才们把这叫做‘伐鼓啸呼”,茶农们就没这么文雅了,就唤作是“喊山’。”方仲永解释道。“茶叶乃世间有灵之物,独得天地之英华。开采之前鼓噪,是为了让茶叶能被震醒,从而得阳气,助其萌芽。”
听到方仲永如此解释,方翰韬真是,有一种,我听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感觉,茶叶有没有被震醒不好说,反正自个儿被震了个不轻。采个茶,又是阳气的又是有灵的,可真是玄乎啊!
“至于为什么要在这时候采茶,是因为采茶的时节气候非常有讲究,”方仲永接着解释道。
“必须是阴不至于冻,晴不至于暄的春季薄寒气候才行,春季雨水甚多,合适采茶的天真的很少。到了采茶的当天,还得是侵晨,不可见日,而且最重要的,采茶时,茶叶上的晨露可见未晞,不然就算是最上等的亚斗茶,没了晨露在其上,也会失了茶味,降为中等之茶。所以啊,从惊蛰到清明这段时间,就算天塌了,也不能耽搁咱们采茶,所以事情都要放在一边,全心精力投入再这上面!”
“毕竟,诺大的茶园,这一年之计,皆在于春啊。”方仲永不由得悠悠感叹道。
听方仲永这么一番解释说明,方翰韬顿时全明白了,采茶这破要求这么多,能采摘的时间窗口实在太短,也太少,得抓紧这个时间点集结人力进行大规模采摘,这能不急吗?
不过,再结合了之前的“喊山”的习俗讲究,方翰韬又想了想,采茶这种大规模劳动密集高强度时间窗口短的生产活动,要组织起来开展工作,肯定要有相应的战前动员仪式,所谓喊山就是这样,将大家组织起来,一起提一提士气,而所谓什么“阳气”便都是民俗后面牵强附会罢了。
看着眼前这片独属于北宋时代的风景画,方翰韬越想越深,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又是一阵锣钲鸣响,园户们便已收工,今天繁杂的采茶工作暂时告一段落了。
“主家你瞧,今年属实是好风水,气候正对,而且前两年栽种的茶树,现在正是壮龄,品种又比老的茶树好。瞅瞅这采的茶叶,长得健壮肥腴,一点也不干瘪,今年这茶的芽叶,我看都不用拣了,根本没有白合盗叶,枝枝都是亚斗!”
方家的园户们颇为欣喜,向方仲永说着。
一摞摞茶篓密密麻麻的摆在地上,方仲永带着方翰韬开始——查看。
只见篓中芽叶片片分明,嫩肥新绿,尤其叶上尚残有露珠,水洗碧色,煞是可爱。满篓茶叶堆积,方翰韬都不用凑近去闻,清新香味便如晨雾春风一般,扑面而来,妖妖娆娆缠在身遭,久久不散。
“好好好,”方仲永见状不由得抚掌大笑,一扫之前眉间郁郁之色,对着方翰韬笑着说,“之前我说把家里的钱财拿出来,买新的茶树茶种更替茶园里老的茶树时,你娘死活不同意,当时跟我吵的天翻地覆,如今,大哥儿你看看,到底是谁对谁错?”
方翰韬撇了撇嘴,两年前方仲永经营茶园时候,便想将家里积蓄全部掏出来,对茶园中茶树进行换种,方翰韬的母亲确实死活不同意,她倒是觉得茶园中没必要投入这么大,老的茶树产出已经不错了。
但方仲永却难得硬气了一回,将这几年的家底全部砸进茶园之中,更换茶树,这么一折腾,这两年茶园中的产出急剧下降,只能将将够完成官府摊派正税杂捐,多的一点也无,仔细算下来,这两年家里是坐吃山空。
因此方仲永压力很大,要是茶园这番倒腾没成功,那可是全赔了。
小说推荐:《封神:开局被抽龙筋》《男主怀了我的崽》《一群原神coser穿到名柯世界之后》《我的模拟长生路》《苟在修真世界》【侠客中文网】《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从长生苟到飞升》《被首座抛弃之后》《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