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跳跳糖小说】地址:tiaotiaotang.cc
这堂除一般就反映了朝廷对某一职事的重视程度,堂除的范围差遣,一般都是“清紧繁剧”之任,说白了就是任务重,功劳多,升官快,待遇好的要紧职位,大概范围就是亲民官行列里,中央的少卿监乃至寺监丞,在地方的监司,郡守乃至要郡的通判,签判,推官等,或者是监当官队伍里的诸司库务场监局所系繁难处。
像王安石改任常州知州,人事组织程序也是走的堂除。
毕竟是宰相们亲自物色人选,直管人事,给的都是好差事,故此堂除的地位很高,也直接体现了政治待遇。至于曾布,苏轼,乃至曾巩,苏辙他们这些四五甲的进土,就享受不到堂除的优厚待遇了,而是老老实实的按照他们选人幕职官的待遇一样,走吏部“部注”,也就是由审官院和流内铨来安排,给的都是芝麻幕职官不说就大宋当今这冗官僧多粥少的形式,他们还得守选排队,往往守选排队好几年,才能得到一个差遣。
可见待遇天差地别。
不过情绪有些波动起伏有点大的,不止是苏辙,另一边准备参加谢师宴兼相亲的方翰韬也是如此。倒是旁边吕惠卿七窍玲珑心,问方翰韬道,"方贤弟可也是忱心接下来选官差遣之事?"
方翰韬一愣,继而勉强一笑,”吉甫兄所言极是。不知接下来堂除,文相公和富相公会依何故事,是给我直接堂除授职呢,还是按照宝元规矩,让我守选呢?实在忧心啊。"
所谓宝元规矩,便是宝元元年五月戊申,赵祯下诏:“吏部流内铨,新及第诸科人年十七以下者,令守选。
之前大苏老师省试错韵的奇葩情况,给大宋朝廷卡出了bug,如今到了殿试的时候,又轮到更逆天的方翰韬把大宋朝廷给卡出bug了。
原因无他,大宋朝廷见过的神童很多,有杨亿和晏殊珠玉在前,但是这正儿八经科举杀出来,名次又是第三名的神童,这还是头一次见。
这下可大条了。
按照宝元规矩,没满十七岁的进士老老实实回家守选,这个规矩本事运行多年没出什么问题,毕竟科举考场上,年纪小学习经历短的少年组选手们,终归斗不过那些二十多岁青年组黄金时段的选手们,因此成绩一般都比较低,基本撑死了就是三甲,也是属于部注的范畴内,让回家守选也没啥。
但现在,好家伙,来了个堂除待遇的未满十七岁进士,这下子就冲突了,到底是让他走中书门下堂除立即授官呢,还是让他走吏部部注回家守选呢?
这里面门道可就深了。
方翰韬也不得不为这忱心,依照他内心想法,还是希望自己能够走堂除,立即授官,按照第三名的待遇,本官给他个大理评事,差遣资序是按通判来算。他可不想按照宝元规矩来,滚回家里蹲着等守选,在家蹲两年,应届生的身份就没了不说,黄花菜都凉了,过期两年,谁还认你个进士一甲第三,哪里还能享受到堂除待遇?
说不定连自己辛苦考到第三的大理评事的官阶和通判的资序都飞了,又变成选人了。
自己辛辛苦苦又是做题,又是组织群体事件打架,那可真就白折腾了!
所以现在问题关键之处,就在于宰相们的态度了,要是文彦博和富弼直接拍板,让自己走堂除,这样子自己辛苦做题考试得来的待遇才能保住,不然要是宰相们一看自己不顺眼,直接来个依宝元故事,让自己滚回去守选,那就完蛋了。
而自己这个神童招牌,面对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帮助,说白了,参照杨亿,晏殊,乃至自己老爹方仲永的经历,方翰韬知道,神童这玩意在大宋就相当于网红,而且保质期还很短的那种,必须要后面有强力的人捧,还得是快速运作才能有影响力,从而变现,不然就是块过期臭咸鱼了,跟方老爹一样了。
而最有力的推手,参考杨亿和晏殊两位前辈,那自然就是宰执重臣们了那该如何讨好宰相们呢?方翰韬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身旁的韩维。
从群见开始,到后面殿试的透题,方翰韬已经看出来,韩维就是两府宰执们的代理人,只不过韩维具体代表着谁,是文彦博,还是富弼,亦或是枢密使韩琦,这个方翰韬就不知道了。
今天自己要去欧阳修府上参加的这场相亲,何尝不是韩维背后的宰执给自己安排的呢?
毕竟,能让宰相之子,出身名门的韩维亲自来安排,又让翰林学士欧阳修做媒的人,整个大宋,除了宰执重臣,谁能安排出这个阵仗。
自己的工作,自己做不了主,要听宰执们安排,自己的婚姻,亦是如此,妥妥的封建包办婚姻,一点也由不得自己。
这是一个比杨家直接上手绑架,拿钱砸更高明的榜下捉婿手段,堪称请君入瓮。这才是韩维口中所说书香名门底蕴,不是杨家那种泼皮暴发户所能比拟的。
老老实实给人家宰执当女婿,那自然有泰山之力加持,前途无忧,不给人家宰执面子的话,后果也很严重,
老老实实回家守选去吧,在大宋宦海,只能沉沦下僚,消磨青春了,充其量自己只能变成低级官僚的方老爹了。面对这一边是仕途,一边是自由的十字路,方翰韬几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仕途。
之前方翰韬还做梦,自己娶的媳妇,即是小富婆,带自己吃软饭,又是宰执重臣之女,泰山之力加持,当然最好还能是个小美女。
但现在方翰韬只能抛弃幻想,准备战斗了,为了能进步,方翰韬一咬牙,心一横,就算是身高160厘米,体重140斤的坦克,他也认了。
娶妻娶贤,大不了自己以后发达了,多纳几个小妾嘛!为了编制,拼了!
方翰韬以这种大无畏的心情,迈入了欧阳修府上的大门,而里面人早已经到齐了。
只见欧府里,在欧阳修夫人的安排调度下,府上的奴仆侍女们有条不紊的布置场地,于厅堂之间,竖起了一幕纱帘屏风,屏风后影影约约能看见几个女眷端坐在其后,审视着全场。
而屏风前则端坐着男客人们,方翰韬参加过一次欧阳修的文会,对其中的人或多或少都见过,一面之缘,还能有印象,唯独座中有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富家公子哥,面容英俊,风流倜傥,更为出众的,是他身上那股富贵风度,如同魏晋隋唐的五姓门阀公子一般,鹤立鸡群,映耐这方翰韬和曾布,章惇这些人跟乡下土包子一样。
连苏轼在这个公子哥面前,气质风度都被比下去了。
而这个公子哥仍正在下面以子侄之礼和欧阳修说话呢,欧阳修笑眯眯的回答他,显然关系非常熟,如同自家的后辈子侄一般,举止间能看出,欧阳修对他十分看重。
见到方翰韬到了,欧阳修立马招手,让方翰韬过来,给方翰韬介绍道。
第四十八章佳人选婿隔绣窗(下)
“这位便是故晏元献公家的公子,排行第七,大名唤作晏几道,刚刚服除。”欧阳修给方翰韬等人介绍道。
苏轼,曾布等人悚然一惊,急忙与晏几道见礼。
晏殊于至和二年二月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按照此时大宋的社会风俗惯例,一般父母去世,要守孝二十七个月,到了现在,算是刚刚结束丧期,恢复了正常生活。
故而这也是晏家阖府上下,包括晏几道在内,在家守孝,与世隔绝将近两年后,第一次外出社交,参加欧阳修府上的集会。
晏几道与众人相互见礼,风度翩翩令众人心中为之心折不已,到底是富贵世家出来的子弟,没有寒门素户子弟身上带的小家子气,一时之间,曾布等人甚至都有自惭形秽之感。
方瀚韬看着突然出现在这里的晏几道,偷偷看了韩维一眼,韩维问他悄悄点了点头,方瀚韬心中若有所思。原来欧阳修和韩维他们给自己安排的相亲对象,竟然是出自晏家。
一套寒暄过后,各人落座,韩维拉着方翰韬和晏几道坐在一处,正对着屏风的地方,欧阳修安排好其他人后便过来和方翰韬说话。
在欧阳修和韩维的介绍中,方翰韬得知了晏几道家里的情况。
晏殊共有八子六女,而且子女年龄梯度分布非常之大,可以说晏殊别的地方不行,但是在生孩子这方面上的本事都快赶上了郭子仪了。
其中长子晏居厚早断,现在主家的是次子晏承裕。而晏殊的长女嫁给了富弼,次女嫁给了曾经当过三司使,去年刚去世的杨察,也就是在庆历四年,王安石,韩维的哥哥韩绛参加的那届科举考试中,侥幸捡漏当状元的杨凶的哥哥。
这些是晏殊年长的子女,现今大多已经四五十岁了,剩下的另一波子女,是晏殊五十多岁时候所生,比如排
行第六晏祗德,排行第七,今年才刚刚十九岁的晏几道,还有八弟晏传正及姊妹四人。
而等晏殊六十五岁去世的时候,这些子女都还年幼。故而这两年全由晏几道的二哥晏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将他们这些年幼的弟弟妹妹们一手拉扯大的。
这个情况却跟曾布有点像。不过晏几道他们的婚姻情况倒是没有曾布家里兄弟几个那么曲折。
作为高门显宦之家的子女,他们掏得起厚重的嫁妆,也没有考上进土后才有心思婚娶的现实压力,故而晏几道他们在父亲晏殊去世前,都已经订了亲,唯一没有着落的,只有晏几道最小的妹妹,之前因为年纪小,才十一二岁,全家疼爱这个最小的妹妹,按照风俗,男女不可幼议婚,必侯其长(其实是孩童天折率高),想要后面慢慢选个好夫婿。
但人算不如天算,因为晏殊的去世,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这就被耽误了。
现在孝期服除,年纪也不小,已经十四五岁了,按照大宋的风俗,已是及笄之年,是时候开始考虑婚事,再耽搁下去,就要成剩女了。
欧阳修话里话外的意思,在座的人谁都能听得懂,最后榜下捉婿捉来捉去,欧阳修等人想把方翰韬这个探花郎塞到晏家手里。
让抚州神童成了抚州神童的女婿,也不失为一个大宋佳话。
“这样如何,方贤侄的父母虽然现在不在京城,还在抚州家里,但眼下京城有王介甫和曾子固,他们二人和方贤侄的父亲俱是世交,可暂代替起草帖,欧公在场,也可来当男方的媒人,我来当女方的媒人,今日便请期定聘吧。"
韩维倒是对这事情非常的热情,看他那个样子,是恨不得想让方翰韬和晏家的小女儿今天就结婚入洞房。倒是晏几道有点尴尬,欧阳修在上首哈哈笑道,"持国,你的性子怎么比王介甫还急了,这连草帖都还没换呢,就开始请期催妆了。总得问问晏七郎他们女方家人的意见嘀。"
韩维尴尬的笑了笑,”是我心急了。"
所谓的“换草帖”,“请期催妆”是此时订婚习俗的一部分。在大宋,比较进究一点的土大夫家中结婚,还是要讲究遵循六礼,尤其是像晏家这种世代阀阅的人家,更是如此。
小说推荐:《不可以离婚》《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松田的酒厂二周目》《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竞选神明》《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从行星总督开始》《官人官色》【知乎小说网】《万人嫌假少爷重生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